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4月06日 星期六

    “妈妈,我想买仙丹,让你不会死”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 文摘报 》( 2019年04月06日   04 版)

        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气,对更多中国家庭来说,这是祭奠家族中已逝先辈的日子。这种祭奠的活动就是让我们不要忘却那些曾经对我们给予过关爱和支持的人,因为“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遗忘才是”。

     

        我女儿小阿的爷爷去年去世了,那时女儿4岁,我们并没有告诉她这件事情。但小阿看到了来北京治病的爷爷,知道爷爷生病了。她经常会问我们爷爷好了吗?春节回老家的时候,还在到处找爷爷。一天傍晚,小阿突然说:“妈妈,我不想让你死。”说完就大哭了起来。我被这莫名其妙的话搞迷糊了,不知道女儿为何会突然这样说。但我秉持着不欺骗小孩的原则,告诉她:“每个人都会死的。”小阿听到我的话,哭得更加大声了,一边哭一边说:“我要去买仙丹,吃了仙丹就不会死了”……看到她这样,我不忍心再坚持事实的真相了,于是安慰她说:“好好好,不会死。”

     

        很多孩子在像小阿这个年纪的时候,可能已经经历过失去心爱的宠物、家中长辈的过世等等跟“死亡”相关的经历。家长们对此采取的态度很可能是,避而不谈、含糊其辞或是转移话题。现在,我觉得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如何跟孩子讨论“死”这件事。

     

        “死亡”成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禁忌

     

        对于“死亡”,我们都会觉得它是一件既神秘又带有一些恐怖色彩的事。因为,我们不知道人死去以后的状态是什么。虽然,医学给出了关于死亡的生理指标,科学知识告诉我们人没有灵魂,但是,对于亡灵世界的遐想,从来没有在人类世界中消失过。

     

        正是由于这种恐惧感,很多成人就会有意识地回避死亡这件事情。成年人自己有对死亡的焦虑、恐慌和回避态度,所以认为让孩子面对这个问题也会产生恐惧。

     

        此外,有些成年人还会觉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跟他们谈论这个话题,未免过于残酷。童年本身就应该是“天堂般的”,应该充满童话般的美好,作为家长有责任维护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而死亡的存在,会破坏这个童话世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认为孩子并不关心死亡这个话题。但其实,孩子非常关心“死”这件事情。

     

        探讨“死亡”让孩子学会珍惜生命

     

        在孩子的自我概念还没建立之前,孩子们很少会考虑与自己相关的问题。但随着自我概念的不断发展,孩子越来越多地思考与自我有关的问题。死亡就是这里面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能会经历很多的丧失,例如自己最爱的宠物死去了,爱的花花草草失去了生命,自己家人的离开等等。这些应激事件的出现,都会激发孩子对于“死亡”的好奇,促使他们关注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果能够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年龄,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跟孩子讲述“死”这件事,那么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就能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这类事件。

     

        跟孩子讨论死亡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从小就在孩子心中埋下珍惜自己生命的种子,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能够有意识地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珍视自己的生命。

     

        跟孩子探讨他所能理解的死亡

     

        既然很有必要跟孩子聊聊“死”这件事,那该怎么跟孩子谈论死亡呢?如果孩子问到家长关于死这个事情,或是家中正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家长该怎么跟孩子讲述死亡呢?这里有几个方法分享给家长们。

     

        1.跟孩子探讨他所能理解的死亡。低龄的孩子,往往具有一种朴素的守恒观念。在孩子的心里,死亡并不是一种彻底的消失,而是去了某处。死者此后的生活,还会在那里延续。如果孩子很小,比如三四岁,不用急于纠正孩子对“死亡”的认知,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认知思维。

     

        2.不要回避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而要诚恳地回答这类问题。使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死亡的状态,比如不能呼吸、不能说话、不能思考等等,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来解释这个问题。让孩子能够了解死亡的状态。

     

        3.接纳孩子的悲伤情绪。如果孩子失去了心爱的宠物,非常伤心,不要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再买一个好了。”要陪伴孩子共同度过这段情绪。这里的陪伴是真诚的陪伴,而不是心在别处的陪伴,就好比,孩子还处在悲伤之中,但爸爸妈妈却很开心地讨论要去看什么好看的电影或是吃什么好吃的东西,这样就很不合适了。

     

        4.安排简单的仪式。如果孩子因为心爱的小动物死去了而非常难过,除了让孩子理解死亡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仪式”。例如让孩子跟自己的宠物告别,收拾好宠物曾使用过的东西,将这些物品进行处理,比如埋掉之类的。让孩子能够在这样一个有仪式的过程中,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离开这个现实。如果家中有人离世,孩子小的话,可以在一段时间以后或是孩子问起来的时候告诉事实。如果孩子比较大了,风俗允许的地方,还是可以参加相关的告别仪式。

     

        5.可以选择一些绘本来更好地引导孩子面对这件事。绘本讲述的故事非常容易让孩子接受,并且能够理解绘本主人公经历的事情和情绪,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而言,有非常好的教育效果。这里给大家推荐两本:《我永远爱你》《爷爷变成了幽灵》。

     

        (《北京青年报》4.1 屈建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