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4月02日 星期二

    公立名校的光环为何日益暗淡

    《 文摘报 》( 2019年04月02日   01 版)

      当前,在一些教育资源富集、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名校的吸引力已不如民办名校,富娃牛娃争上民办名校的现象已经出现。

      在广州,幼升小、小升初已成为一场争取进入民办名校的大战。有的家长看中民办学校自编教材难度碾压统编教材。有的家长看中的则是民办学校能够不受“政策影响”。

      公立名校的光环为何逐渐消失了?一方面,为了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近年来大量公立名校以办分校的方式扩张,硬性推进教师流动,导致竞争优势逐步被稀释;另一方面,源于竞争不对等,尤其是与公立免试就近入学不同,民办校招生政策灵活,生源更有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高水平的师资也在逃离公立学校。北京一位名校教师分析原因指出,第一,民办学校的高工资具有吸引力;第二,民办学校分工细致,教师主动性积极性更高;第三,公立学校职称评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第四,公立学校非教学任务占用教师不少精力;第五,公立学校人事管理模式容易使教师产生倦怠心理;最后,求安求稳思想致公立学校教师活力少。

      生源资质不如、教材难度不如、教师收入不如、升学排行不如……如何看待优质资源日益向民办学校倾斜?教育界人士认为,办好公立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底线。义务教育阶段如果持续地公退民进,公立学校质量不断下滑,社会将会丧失一块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领域。当前,政府在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同时,应大力投入、着力提高公办学校办学水平。

      (半月谈网 3.28 蒋芳 郑天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