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3月28日 星期四

    流浪大师:被制造的网红“扫地僧”

    《 文摘报 》( 2019年03月28日   02 版)

        一位穿着破烂且身上满是污垢、黑白头发打结的流浪者,在这几天火遍各大视频平台。因为经常蹲在地铁里和路灯下看《尚书》《论语》等书籍,且说出来的话颇具文采与思辨性,他被一些人冠以“流浪大师”的称号。据悉,他真名叫沈巍,已流浪26年,未婚,曾是公务员。相关部门证实,沈巍系上海某区审计局长病假员工,26年来,薪酬按相关标准正常发放。

     

        其实从这位谈吐与形象有极大反差的“流浪大师”被网络捕捉开始,他就注定了被“制造”、被表达的命运——他的视频先是被安上“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标签,以给观者造成“怀才不遇”的观感,引发同情。而后,围绕这位“流浪大师”的身世,各种悲惨的故事被编造出来: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妻女车祸过世……路数大概是怎么惨怎么来。

     

        再之后,“大师”终于被逐流量而居的网红盯上,他们将“大师”团团围住,拿起手机,一阵狂拍。就这样,“大师”完成了被定义、被表达、被消费的全过程。整个事件中,他都是一名被动参与者,他大概率不会从这场旋生旋灭的狂欢中得到什么,他自己也说,“网上走红不会改变我的命运”。

     

        平心而论,看了网上流传的诸多视频,确实发现沈巍表达流畅,有一定积累,但称其为“大师”,显然是溢美。他本人也连连否认“大师”称号,称自己只是一个读了些书的人,才不是什么大师。

     

        只是,不少人是有扫地僧情结的,一个穿着破烂的流浪汉,又能表现出一点与众不同的特质,人们就极容易向他投以夹杂着暧昧的赞赏眼光。平日里人们看到的入门书籍,听到的朴素道理,从一名流浪汉口中说出来,就显得闪闪发光。沈巍讲那些所谓德与才的关系、人与人相处之道,一点都不高深,围观者又何曾不明白。

     

        他们之所以持之以恒地赶来“听课”,不过是为了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围观一宗不寻常的事件,而这无关乎同情,只是一种猎奇。至于那些主播、微商,目的就更是赤裸裸了,“大师就是流量”。

     

        我们挣脱无聊的心有多急,“流浪大师”的故事就有多奇。他的文化生活以及精神格局,让一部分人照见了自己“为稻粱谋”人生的索然无味;他那碎片化的知识、狂野的扮相,则让另一部分人感到一丝喜感、一丝感伤、一丝震撼。用“流浪大师”的话说,与其围观他,不如回去多读读书吧。

     

        (封面新闻、“沸腾”微信公众号 3.21 王言虎 蒋璟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