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3月28日 星期四

    平“语”近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文摘报 》( 2019年03月28日   06 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之江新语·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等文中引用

     

        【解读】一个人欲望太强,就会在各种诱惑面前迷失心智;一个人急功近利,势必缺乏长远目光和毅力恒心。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对领导干部而言,更是心态决定状态。没有淡泊宁静的心态,在市场浪潮带来的消费主义面前,在经济繁荣带来的物质诱惑面前,就难免会有公权私用的冲动。只有从内心涵养一汩清泉,才能在诱惑面前做到百毒不侵,在欲望面前做到金刚不坏。

     

        【原典】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释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名言,世人多以为出自诸葛亮。其实,早在西汉初年,这句话就记载在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中。原句为:“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语浅而意深,富有哲理,采用逻辑学中的“双重否定”方法,强调“淡泊”“宁静”的重要性。意思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为了日后的“致远”。

     

        三百多年后,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用了这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同‘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罗贯中所撰《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中,刘、关、张二顾茅庐,看到诸葛草庐中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此处以肯定句式取代了否定之否定句式,使“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理念广为流传。

     

        (连载一一一)

     

        (《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5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