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学校食堂推行“明厨亮灶”的比例要达到70%。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这条要求被明确为今年要完成的“硬任务”。
守护好学生们“舌尖上的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是,食品安全是贯穿整个链条的。安装在厨房、配餐间的监控摄像装置,无法让食材是否过期、用水是否达标等同样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信息趋于透明。因此,在“明厨亮灶”的推行之外,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明”“亮”的对象和范围,让后厨真正“明”“亮”起来。
学校信息的全方位披露,是家长享有的知情权利的应有之义,信息不对等情况的改善,也可避免家校之间信任裂痕的产生和加剧。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或其他方式参与到学校餐饮的日常监督中来,也可以有效打破相对封闭的校园餐饮服务生态。而信息不对等也正是校园食品安全隐患难以根除的肇因之一。
(《光明日报》3.20 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