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太多爸妈怕孩子吃亏,从小教育孩子“要打回去”“凭什么让着同学”,似乎自己从小被父母教育太多谦和忍让,实在需要矫枉过正一下。
“吃亏是福”,是我们中国人的古训。因为肯吃亏的人大度、包容、慷慨、友善,尤其能体谅他人的难处,因此与他交往不仅踏实、舒服,而且会感觉安全,他的人际关系自然会很好。此外,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都会在无意识中遵循社会交往的公平原则,因此,会对包容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以后有机会也愿意与他分享,甚至是回报他。不仅如此,由于他不计较小事,能够将更多的能量用于成长和发展。于是,吃亏自然就是福了。
而那些从来都不肯吃亏的人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对他们而言,最大的代价就是人际关系。他身边的人会对他小心翼翼、敬而远之,会尽可能绕开他行事。时间久了,周围的人就都不带他玩了。
由此生发的另外一些代价可能是,他因为在计较方面耗费了较多的能量,在成长方面的能量自然就少了。最糟糕的是,斤斤计较累积到一定时候,他还可能由被动的不吃亏变为主动的占便宜,从此而断了自己持续发展的机会。
从心理学角度看,不肯吃亏的人有可能是从父母那里习得了绝不吃亏的习惯。还有可能就是因为他早年有过被剥夺的经历,例如他幼年不仅物质贫乏、受人欺凌,而且还缺乏父母之爱。由此养成了对得失过度敏感的防御态度。
对他而言,所有得失,不论大小,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意味着他又一次被剥夺。这个剥夺,不仅是物质,还包括了精神。所以,为了捍卫自己,他就有可能会比一般人有更强的占有欲,表现出来就是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不幸的是,别人不会从他的经历中去理解他,别人不知道一个不肯吃亏的人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而只看到他的过度反应和斤斤计较。
而那些不太在乎得失的人,通常有父母的榜样或者比较优渥的童年,不仅家境好,而且父慈母爱,生活顺风顺水,所以不太在乎一般意义上的得失,不会在一时一事上与人计较。
当然,任何事情都得有度,过度忍让就不是福,而可能是麻烦或祸害了。比如助长或者诱发别人的贪欲,以至于给自己造成身心方面的损失。而如何把握这之中的平衡,就只有生活可以教给我们每一个人了。
(《中国青年报》2.22 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