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她开公号,眼见她聚粉丝,眼见她一呼百应,眼见她戛然而止。2月21日,咪蒙微信公众号注销。随后,多个自媒体平台陆续宣布永久关闭“咪蒙”“才华有限青年”账号。这一碗横行中国自媒体界数年的毒鸡汤,终于凉凉了。
咪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笔名,它也是一系列不同平台账号、一个团队,背后甚至不止一家公司。它还是自媒体的一种写作模式,一种互联网上的价值观:为了收割流量,不惜编造故事,挑动人群中最阴暗的情绪;用实习生的5万块钱月薪,抽打那些坚守新闻真实性的媒体人的脸,指导着一条跟它学习才能够有肉吃的路径;赤裸裸地把用户当成傻子在骗。
纵观咪蒙一路走来,可以说,她在自媒体生意场上的兴衰荣辱,恰好见证了自媒体的发展历程,堪称一个经典缩影。某种程度上讲,咪蒙骤然而起的发达与山崩般的没落,暗合自媒体的发展规律,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
在《致贱人》中,它渲染暴戾、撕裂;它把“江歌案”消费成一场猎巫闹剧;给予咪蒙最后一击的,则是其旗下账号“才华有限青年”推出的所谓“寒门状元之死”,虚构情节、夸大事实、制造社会负面情绪……它无时无刻地不在分发毒鸡汤和暴戾的病毒,挑动代际矛盾、人际矛盾、族群矛盾。一切社会负面、阴暗的情绪,都能在咪蒙的手中化成收割流量的利器。
咪蒙把海量的龌龊情绪在流量市场换成了钱,却把自媒体空间打造成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啐一口的痰盂,它一而再地拉低了社会文明的阈值。结果,整个自媒体场域刮起咪蒙风,打造了一个非常暴戾、偏执的价值标准,来收割流量,蛊惑人心,分裂社会。这样的自媒体是没有信仰和敬畏的。如果说有什么信仰的话,那估计也就只是流量和金钱。
咪蒙此次折戟,可看作一个自媒体市场规则的拐点。互联网技术赐予这个时代浩瀚的信息,以及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即时的信息生产模式,但技术不会为我们承包一切,真实性、公正性以及悲悯、同情、良善等,需要内容创造者和读者的共同坚守。
这是一个创业光荣的时代。我们当然希望自媒体行业欣欣向荣,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对社会文明进步输出积极而又强大的推动力。但这一切有个前提:法律是底线、行业标准和规范是基础。
正因如此,当我们在探讨咪蒙倒掉的话题时,不该仅仅局限于一个公众号的生死,不该过分在意对个人的喜欢与讨厌,而是放眼全局、面向未来,构想如何打造一个积极、健康、充满建设性的自媒体环境。要相信,自媒体的未来是光明的、大有可为的,因为这是时代的趋势,也是大众的需要。
网友说
樊成:咪蒙走了,但咪蒙的流量生产模式依然在被效仿和传承。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建立一个行业标准。传统媒体的行业标准早已经比较成熟,一旦出现专业上的错误和缺失,自然有着纠正和处罚的反馈机制,但是自媒体没有。
关山: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从蛮荒到规范的过程,但是任何无视问题的发展,都必然走向崩溃。贩卖仇恨、戾气、挑动冲突,并不是“自由”,而是思想和认知领域的毒瘤。咪蒙的倒掉,应为自媒体行业敲响警钟。
岳冉:咪蒙的流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对人性的焦虑和痛点了然于胸,所以才会在标题等细节上,不放过任何煽情和渲染对立的机会。咪蒙红火的生意经,形成了一种负面的示范,让她的信众成为被捕获、被收割的对象,也让自媒体贩卖焦虑、精神按摩式的写法,成为盛行的套路。不管是咪蒙主动止损还是被动为之,这都是个新的开始,那些畸形的自媒体商业模式、煽动民粹的生意经,早晚都会进行不下去。
(光明网、澎湃新闻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