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2月02日 星期六

    养老院结业记

    《 文摘报 》( 2019年02月02日   03 版)

        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还是专业机构养老,这些年一直争议不断。最近三年多以来,我父母曾经的养老院选择和回归社区的最新举措,以及他们的切身体会和我自己零距离的观察,倒是有了新的启迪。

     

        一

     

        我父母分别生于1935年和1939年,老家分别是杭州和无锡;退休前都是高知,赶上了福利分房、工资水平稳健、业余爱好丰富、经常外出旅游;加上我在1985年读大学之后就没给他们增加过什么财力上的负担,他们原本在上海成熟社区过着很幸福的日子。也许是日子久了就想换一种活法。起因是我妈三年多前在金山海边出席晚辈婚礼、受凉后得了不轻的病且住院两星期。出院后她想继续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于是就去寻找养老院。

     

        2015年的第四季度,她和父亲住进了宝山大场镇的一家养老院;费用是每月一万五千元。这是一家外资机构管理的新兴项目,有所谓崭新的理念;但地方离徐家汇特别远,有一辆公交车但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没有什么老朋友、老同事或老邻居愿意去看望他们。

     

        生活极为普通,常规的电视、录像、健康讲座以及偶尔组织另行收费的看浦东、看滨江等活动。一年之后,他们换了一家在松江九亭的养老院。这家民营企业的费用是每月一万元。交通可以先坐地铁十一号线到达九亭站,再由养老院的中巴接驳往返。仍然没有熟人愿意去看望他们,因为没有餐馆、茶室、咖啡厅、电影院等社交或娱乐场所。日常伙食虽然由服务员送到宿舍或者自行去食堂就餐,但格式化、流水式的盒饭必然日久生厌。

     

        日常伙食的单调和娱乐生活的贫乏,自然是我父母心思回归的重要因素;但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生命活力和社交活动的枯萎,让他们感到寂寞和可怕。最刺激他们的就是有九十以上年龄段的高龄老人,一旦被救护车拉走就基本上不会回来了。父亲明确和我说过像是在“等死”,我妈觉得被社会隔离了,“住养老院好像就是被软禁”。

     

        二

     

        终于,他们在外面的高档养老院里“颐享三年”之后,在2018年末选择回归原先的成熟社区。社区的各类服务比他们当初离开时更加丰富多彩了,尤其能够支持居家养老。

     

        首先,轻微的体力家务活自己完全能干,如我妈就心情舒畅地做色拉、炸猪排;我爹包馄饨、做汤圆等,半成品、新鲜蔬菜、时令瓜果和美味熟食等,在居住的楼下就能随时采购且费用很划算。至于寻找保姆或钟点工,早就是成熟社区服务居民的常规内容了。

     

        其次,交通便捷程度又继续提升了。我去看望他们可以依托地铁,他们想去市区任意场所,也都随时能够动身。以往的老朋友、老邻居、老同事等又恢复了自然的联系。新年要到了,和海外的亲友邮寄贺卡、台历等,或者订阅报刊,邮局步行就到。我父母都长期当老师,以前的学生也带着孩子甚至是孙子前来探望,房间里充满着朗朗的笑声。

     

        第三,就是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电影院、咖啡馆以及连锁书店、徐家汇公园信步可至,还有附近的美食街,蛋糕、西饼、汤包、生煎……可以说应有尽有。这样的社区生活环境,充分满足了老人的胃和心灵滋养!

     

        所以,对绝大多数乐龄老人来说,成熟社区的居家养老应该是最合适的选择。

     

        (《新民周刊》2019年第1期 王泠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