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春
我在开始出现老花征兆的那两年里,还有一点维持外观的心思。每周四五天都在健身房里骑一个小时单车、在跑步机上快走十多公里、游泳两千米,有时还做一点重量训练。让腰围向二十八吋收缩,成了我人生极大的目标。直到有一天,巨大的倦怠感就像天顶打下来的一个霹雳,摧毁了两年来积淀的一切努力。我忽然想起了一首诗:“原地圈圈奔似飞,平生何啻减腰围。楚姬纤细邀谁看?人若宽心不怕肥。”
我眼看着将近两年来的汗水白流,颇有刘玄德“髀肉徒增”之叹,便为那首诗写了一个跋:大丈夫何患无腰?
写罢了才发现,腰字写错了——我写成一个“月”字偏旁。
“肉”和“月”同化得相当接近,除了初识字的学生考试为难之外,不大有人在意。若真要分别,也还算简单——但凡是与动物身上脏器、组织、成分等有关之字,都归于“肉”部,其余如“朕”“望”“胜”之辈则通通赶去“月”字的麾下。
时人重养生美容,医学专家也屡屡呼吁人们控制体重,这使“肉”部的许多字看来可厌,“胖”字必是其一。
就常民语意来说,肥已不可救,胖却常随身。然而,这个字最初是将牲口破体中分,左右各半的意思,读若“判”,所指的乃是动物胁侧的薄肉,并没有肥大之义。根据古籍载录,大约同时出现的一个读音是“盘”,意思是“安舒”“愉悦”,“心广体胖”指此,表现了一种以开阔心胸为快乐之本的教训。“胖子”“胖大”则是后来才衍申出来的音义。毫无疑问地,“肥”即多肉。有的文字学者把这个字的右边解作“卩”(节字的省写,就是骨节),骨节本无肉,一旦有肉,肯定是肥。于是,丰厚的食物、丰满的肌肉、丰美的壤土、丰裕的情境,都能以“肥”来表示。《毛诗传》指称“同源而异流”的水为“肥”;但是《水经注》却认为“异源而同流”的水才是“肥”。这两种说法恐怕谁也驳不倒谁。
杜甫诗里不止一次出现“轻肥”的用语,无论“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或“掌握有权柄,衣马自肥轻”所形容者,皆是非比寻常的富贵。
“肥”字意思颇为复杂。这个字,早在《易经》的卦传里就和“遁(遯)”字连用,不只是形容多肉。由于肥有“饶裕”的意思,“遁”卦上就有一种“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况味,处境如此,持盈保泰之道,唯有隐退,所以“肥遁”连用,还有提点那些掌握极高权柄的人“见好就收”的教诲。
中外文字对油脂的恶感略同,grease是油脂,浮华少年也常被冠以greasy的形容词,grease the palm of即是贿赂;中文“揩油”之喻类此,“肥差”“肥缺”“肥秩”,哪有不暗示当权之“自肥”的呢?“膏粱子弟”说的是富贵之家的纨绔,而“膏”字本解就是融化的脂肪。
除了浆、糊而带油性的状态称为膏,春风化雨,沾衣不湿的情味,也常以“如膏”形容。再抽象一个层次,“如膏之雨”所及,润物而不至于成灾涝,“膏沐”便可以拿来比拟清官善政以及在上位者所施予的恩德。大约除了“膏粱子弟”之外,令人不安的“膏”也就只有“病入膏肓”了。这个词是汉医用语——心下有微脂,膈上有薄膜,病侵此处,针药不能到,就算没治了。
低脂、少油的流行讲究会逐渐让这一类滑腻的字愈发使人不快,不过,最新的医学研究指出:只要不过胖,身体脂肪较多的人比瘠瘦的人长命。请低头看看“腴”处——那儿是小腹;你有长寿的本钱吗?我可是积累了不少。
(《见字如来》理想国|天地出版社201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