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日前联合印发了《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明确了长城保护的重点是秦汉长城和明长城。《规划》提出了长城保护维修的相关要求。主要突出三点:一是坚持价值优先,既有长城的总体价值概念,也有每一段、每一个点的具体价值。二是坚持预防为主,减少干预,尽可能按原状保护。三是坚持因地制宜。
《规划》介绍,秦汉长城工艺以土墙、石墙为主,甘肃西部等地以芦苇、红柳、梭梭木加沙构筑方式较常见,烽火台除黄土夯筑外,还有土坯或土块垒砌做法。明长城展现了我国古代在军事防御体系建设方面的最高成就。
近年来,以辽宁锥子山长城为代表的长城修复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之所以存在长城过度修复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长城的认识出现偏差,把长城的形象固化为八达岭的样子;另一方面则是把长城的保护按照建设工程进行管理,简单套用建设工程招投标等方式,在修复过程中也缺乏监管。宋新潮表示,现在施工人员缺少文物方面的知识技能,需要加大培训力度,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讨论应该怎么保护、如何保护长城等问题。
(《解放日报》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