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1月12日 星期六

    三年五万公里

    《 文摘报 》( 2019年01月12日   03 版)

        三年,五万公里。这是我们兄妹四人探访母亲的往返里程。

        母亲生有我们兄妹四人,按说也可算得“养儿防老”,殊不知,到今天我们兄妹也个个都是年过花甲,成了“上有老、下有小(乃至孙辈)”的一代。赡养老人、照顾孙辈,成了我们退休以后的生活主旋律。

        三年前,母亲因为二次脑梗,加上腰椎受损,行走不便。我们兄妹商议再三,只能让母亲进入社会养老生活。我们知道母亲爱干净,最好还是要每天洗澡的。母亲爱清净,最好人家不要打扰她,可是市区的养老院,一间房间最少也要住进五六个人。为此,我们兄妹接连跑了好多市区的养老院,终因为难以满足母亲的需求而作罢。

        后来经人介绍,说在浦东新区有一个老年护理院,场地开阔,又靠海边,空气清新,老人居室三人一间,而且是刚落成的新大楼。我们带着母亲去实地察看,在她点头应允的情况下,送她进了护理院。

        进护理院容易,探老母亲不容易!护理院远在东海边。无论从我们兄妹四人的哪一家出发,去一次往返里程都在150公里左右。三年来,我们不停地行进在探访路上。

        我特别感谢我的妹妹,还有我的外甥,尽管我妹妹也已经是退休老人了,尽管我外甥工作繁忙,可是她们母子始终坚持对母亲(外婆)的承诺,每周三我妹妹去看望母亲;每周六,我外甥会赶去看望。他们或买些母亲(外婆)需要的日用品,或送些母亲(外婆)喜欢吃的可口饭菜。

        当然,我们三兄弟基本上是一个月去一次。我的小弟弟比较辛苦,因为他没有自己的车,经常是坐着地铁换公交,赶到护理院。三年来,不管酷暑炎夏,还是严冬寒霜,哪怕风雨交加,我们始终没有停止过探访的脚步,尽管我们都是60岁以上的年龄了。

        邻床的阿婆,总是不惜赞美之词,夸我们兄妹对母亲这么好;特别对我的外甥更是赞不绝口,说这样的孩子现在很少了,你妈妈真有福气!

        母亲对吃蛮有要求,我们兄弟到了护理院,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带她到外面的饭店里“撮”一顿,三年来,那个镇上的五六家饭店早已吃了个遍。

        还有一件事是马虎不得的,每次吃完饭,母亲总要我们另外买四份馄饨带回去,给同室的老人和照顾她的阿姨。即使中午卖完了,她会让我们把钱付了,让店里的服务员晚饭的时候送到护理院。当然,平时家里给她带的零食、点心总是最多的,她也总会拿出来分给室友和阿姨。

        三年来,单就探望母亲的往返里程,每个月,我妹妹四次,600公里;我外甥600公里;我们三兄弟每人每月一次,450公里;一个月就是1650公里。一年就是19800公里。三年来,就是59400公里。当然,还有下一个三年、再下一个三年……我们还会继续探访的脚步。

        (《新民晚报》1.5 秦来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