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1月08日 星期二

    两个人,三个月,垃圾只装了两小瓶

    余元:我的零浪费生活

    《 文摘报 》( 2019年01月08日   08 版)

        走进THE BULK HOUSE零浪费无包装小店的时候,余元和她的英国男友Joe正在忙碌着清理卫生,Joe手持吸尘器吸尘,余元在收拾补充货品。尚未营业,他们没有开灯,各自默默忙活着手里的活。

     

        最显著的橱窗里摆放着两个0.5升的玻璃罐,里面装着余元和男友两个人在3个月内产生的所有垃圾,一些纸标签和线头。

     

        橱窗下两个大玻璃桶,装满洗发液和沐浴液可以称重零打,这些都是纯天然无硅油手工制作的。角落里摆满大大小小使用后清洗干净的玻璃瓶,可以免费提供给没有带容器的顾客使用。墙上的货架干净清新,陈列着余元自己研发的环保产品:不锈钢的吸管、水杯、餐具、漏斗等等。中间的条案上摆放着“镇店之宝”:不同尺寸的再生材料制作的布袋子、网兜。

     

        从购物狂变身极简主义

     

        三四年前的武汉姑娘余元还在外资公司工作,像我们身边绝大多数爱美的姑娘一样,会疯狂地买买买,看到新东西之后,把旧的东西全部扔掉,像衣服鞋化妆品,还有一些其他的生活用品,每个月都成为月光族。她慢慢发现花光自己的工资去满足这些欲望需求时,可能更多时候是在去跟别人攀比,内心并没有感到充实、快乐,反而会觉得负担很重。

     

        除了疯狂购物,余元还有强迫症,“那时候早上起床的时候穿衣服,就不知道选什么,经常是一看时间就快迟到了。”那段时间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太疯狂了。与此同时她在国外的网站上看到一个视频:有两个美国人把家里面东西全部清干净,只保留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讲述的就是极简生活方式。余元觉得还挺好玩的,她开始思考,希望有一个这样快乐的、简单的生活方式。

     

        真正使她改变的是2016年的那次搬家。“过完年之后我从武汉回到北京就被房东告知房子给卖了,当时迫不得已得在极短时间内把这个家腾出来。其实在那段时间生活感觉烦恼特别多,因为工作、个人的事情很多,自己一直想出去旅游,但是东西很乱没有办法,就觉得身心自由被这些物品给束缚住,感觉自己像崩溃似的,对未来也非常迷茫。”给房东腾房像一个警钟敲醒了余元,住在六层,没有电梯,种种原因促使她下定决心不再纠结,她在收拾物品的那一刻立刻决定做出改变,把东西全部清理掉。

     

        搬到新家之后发现第一是东西少很多,第二是早上起来的时候特别容易收拾东西就出门,因为不需要经常去收拾东西、去找东西,身心变得轻松、舒坦很多。她发现清理掉的大部分东西当时都是冲动下买的,东西少了之后,实际上真正用起来顺手的需要的也就是那几样而已,“我常穿的其实就是那么几件衣服,尤其是在工作很忙的状态下,再也不用挤出时间去想我要怎么配搭。”后来她看到很多知名企业家,像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深受影响。“成功,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事情上。搬完家之后有一个很大的反差,就是整个人快乐很多,这也促使我去进一步改变。”

     

        在改变的过程当中他们开始给生活做减法,发现生活品质并没有下降,反而觉得自己更加富足,内心更加充实了。

     

        和英国男友相互改变

     

        说到英国男友Joe,余元淡淡的语调里透出满足和幸福。“我们俩就是价值观都在同一条线上的,在生活各方面都有非常好的一个默契度。我们希望让自己内心充实地去做一件事情,那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很舒服的状态,而不是违背我们自己的心愿去做不喜欢的事情。”

     

        认识Joe,始于四年前。她和室友去参加朋友的一个家庭聚会,在聚会上认识了Joe,后来就慢慢聊天在一起了,“顺其自然的事情”。两种文化背景的年轻人在一起,在余元看来是相互被影响、相互被改变。“比方说我在做零浪费这个事情,他就是因为我的一些影响改变,然后他也备受启发,我开始了一年多,然后他才加入。”

     

        余元之前是在伊朗公司工作,是公司唯一的中国人。Joe之前在中国有自己的公司,现在他们俩全部辞掉工作全力投入到这项事业。Joe做事非常有条理,“他是学法律的,他对我的影响在各个方面,因为他本身的性格,他喜欢任何事情都是按最正规的方法去做,我非常喜欢他的这种风格,他不希望有任何马虎。再就是他和我一样希望能够去做对人对环境好的这些事情,愿意去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因为这个事情能够影响很多的人。”

     

        作为年轻女孩子,最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容貌,余元日常与活动都是素面朝天,不过她也有自己的美颜护肤之道。“我每周日就给脸一个放松,任何东西都不用,就抹点自己DIY的护肤油。我从来没有担心自己做的这些东西,反而会更加放心我自己选择的化妆品。我自己手工做的每一样物品,我知道它的成分是什么,知道它是来自哪里,然后它对人的伤害是怎么样的,心知肚明后我反而会去选,因为这东西都是纯天然的,我不会去放些化学品或者防腐剂,让它能够保持更久。”

     

        零浪费生活的日常很美好

     

        一致行动做零浪费之后,他们给自己划定了几个不能触碰的红线:不点任何外卖,不用任何塑料瓶、塑料袋,尽可能去减少垃圾。有时特别忙去外面吃饭,就是拿着自己固定的餐具,“有时可能就他忘了带他自己的,我们俩就用我带的一套餐具。他用勺子,我用自己的筷子。不会用餐厅提供的塑料膜包好的餐具。时间充足时我们都会在家做饭,尤其是晚上。”

     

        在生活中,他们也是尽可能不去浪费食物,残留的蔬菜叶子、根部,他们会单独放在一个小盆里面,然后放在冰箱储存着,每到一定时间就拿去做黑金土堆肥,用不了的话会送给邻居阿姨。在公共餐厅有意识去选择那些可以提供重复利用的餐具,“如果消费者能够去选择支持那些提供可重复利用餐具的餐厅,也会非常好的触动经济循环”。

     

        余元平时经常会去三源里市场买东西,市场里几个阿姨都认识她了。遇到有些人不理解,她也会潜移默化让对方接受。有一次余元去买干果发现布袋带得不够用,她直接把衬衫脱了包核桃。“零浪费生活以来,非常好玩的是,充分利用和放大了自己的想象力,唯一目标就是去想怎么减少垃圾。有时候出去买鸡蛋,没有袋子我就直接一手拿两个回来。我不会去想白跑了一趟什么的,就当是活动了一下筋骨,呼吸了一下新鲜空气……”

     

        他们随时随地都在发挥想象力去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出门带水壶就不怕没有水喝,喝完怎么办?“麦当劳、银行、咖啡厅一般都可以免费打水。”在他们眼里,办法总比麻烦多。

     

        余元在生活中已经养成了尽最大限度消费和使用二手物品的习惯,她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提供“质量好、禁得住用的东西”。除了店里主打的零浪费、零包装理念,她未来还希望做食品,“比如散装的油啊醋啊之类,客人可以直接拿容器来打。我们的父母都是那样过来的。现在的商品过度包装,太过浪费,其实很多东西根本没有必要。一只可以重复用的瓶子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小店在去年没有任何收入的时候,加入了“1%地球税”活动,“我非常喜欢巴塔哥尼亚一个品牌店的理念:如果你买了一件夹克,他就不鼓励你再买一件,他鼓励的是理性消费,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然后他们每一个店,你可以拿任何品牌的衣服去那里修补。我们也希望能够做这样意义深远的一些事情,能够影响一些人。只要是对的事情,回报慢慢会有的,不想去担心太多。”

     

        现在,余元和Joe每天一早起来刷牙洗脸洗澡吃点水果,做一些拉伸、瑜伽和冥想之后,两个人就骑车来到小店开始充实而忙碌的一天。最近余元明显感觉对小店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告别之时,一直低头默默做事的Joe忽然说:“我们是四年前的今天认识的。”中国话相当标准的他说话间也没停下整理手中的物品。“你知道地球上最伟大的国度叫什么吗?是你的I-magi-nation,想象力。”余元一字一顿地说。走出小店,阳光播洒在鼓楼对面财神庙的黄瓦一角,突然感觉到发展与古老的交融和美好。

     

        (《北京青年报》2018.12.7 李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