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很肯定地说,他的藏品所代表的文人画传统的进程,绝不逊于世界上大多数博物馆的馆藏。而20世纪以来的私人收藏更无人能望其项背。”这句话来自耶鲁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班宗华,这个“他”名叫王南屏。
王南屏(1924-1985)江苏常州人,斋号玉斋。其父王有林,除经营染织行业外,亦喜书画鉴藏。王有林夫妇床头不是如一般人那样挂结婚照片,而是挂了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倪云林的竹画,由此可见他们对书画的喜爱程度。王南屏从小受到家庭影响和熏染,他对中国书画不仅仅是兴趣,更是一种基于传统学养的懂得。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书画大家叶恭绰从香港回沪,拒绝伪职,闭门谢客,终日以书画自娱。1944年,王有林和家人也搬到了懿园,作为邻居,王氏父子与叶恭绰开始密切来往。1944年冬,叶恭绰对王南屏说:“北方友人有小米画卷出让,价若千万,询予有意否?”王南屏“方于遐翁处得明清书画教十事,当不及宋元,遑论米画。”叶即对他解释:“小米画存世甚少,为不可多得之宝。”叶原本也有意收藏此画,但当时自己的经济状况却无力购藏。王南屏听此言,“然年少好胜,当即慨然应允。”叶即书一函,介绍王到大中银行代汇联储票至北京。
此画价格千万,在当时大约相当于一万银元左右,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王南屏在钱汇出后,内心不安,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如此高价收购古画,既不知小米画为何物,又连照片都没有见过,仅凭叶恭绰一言而定取舍,故此举风险极大,几同隔山买牛。忐忑许久后的一日傍晚,王南屏收到叶恭绰的消息:“虎儿卷已来,盼即临一观。”王至叶寓,见画卷已置案上。展开一看,满纸烟云,与以前所见古画大异其趣,一时间心魂皆摄。
兵慌马乱的年代里,二十岁的王南屏以重金购藏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的豪举,一时间传遍上海书画鉴藏界,大鉴藏家庞莱臣听闻后,也托叶恭绰作介求观此画。叶即对王说:“莱翁必有以报,其收藏甲海内,云林尤佳且夥,子有米颠,不可不知倪迂。予无倪画,亦颇欲一求观也。”王南屏携《潇湘奇观图卷》至庞氏虚斋,庞观米画后,叹赏之徐,曰:“予收藏甚夥,独无米画耳。”遂出所藏宋人李篙《西湖图卷》、元人赵孟《竹石小卷》等让王南屏观赏。
王当时对之不甚了了,庞又问还想观看什么画?王诚实回答:自己刚入此道,愿观看虚斋所有藏品,并求指教,还告诉庞翁叶恭绰对他所说之言。庞当即表示:“异日当尽发云林画,邀二君子同观之。”十余日后,庞翁邀叶恭绰、王南屏前往午膳,至虚斋见挂出十二件倪云林画作。叶、庞两位鉴藏大佬品评优劣,鉴别真伪,王南屏在旁边留心聆教,对他们所指比较者,一一细心详察,默记于心。王南屏后来回忆说:“此为予学习鉴赏之始。
王南屏在中年时期回顾自己收藏生涯时写道:“须知一书一画之成,是古人弹心竭虑,穷扬之,不可仅视为玩物而已也。故藏于私箧,未尽藏也,其当不以秘藏为宝,能以公诸同好为乐,使世之有志于文化艺术之徒俱得而参观之、研究之,俾艺术瑰宝能普藏于众人心目之中,此为藏之更大意义也。愿世之藏着三复斯言,于人、于物,俱是无量功德焉。”也因此,他在所藏书画上留下的鉴藏印很少。因为“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把个人印章出现在名卿和帝皇的印章之间。”偶尔把印盖在不起眼的裱边上,画重裱之后往往就不见了。
(《世界博览》2018年第24期 狄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