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浙江的村子,中国的“面子”,世界的标杆

    美丽的村庄在说话

    《 文摘报 》( 2018年12月29日   01 版)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下垟村景色一瞥

        是的,浙江。这里富庶,这里舒适,这里秀美,这里丰富着你对美好人间的想象。

     

        然而,水晶晶的浙江乡村,也有过暗淡时刻。脏。乱。差。直至2003年,这里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历经15个春秋的激荡,如今,浙江的村子迎来高光时刻。

     

        2018年9月26日,中国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纽约曼哈顿问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这是联合国在环保领域授予的最高荣誉。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我来自浙江省的一个村庄。15年前,我每天都要拎着满满的一桶脏水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倒污水。当时,我家厨房没有排污水管,村里没有垃圾箱,河道受污染,又黑又臭。”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村委会主任裘丽琴这般“自曝家丑”。

     

        金华市浦江县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特色产业是水晶。高峰时期,浦江有将近一半的劳动力从事水晶相关的产业,全国80%以上的水晶产品出自这里。可以设想,水晶产业野蛮生长时期的浦江,是一番什么模样。“那时候江水都是臭的,亲戚朋友都不愿意来往了。”浦江县檀溪镇平湖村村民陈利群说。

     

        2003年,浙江省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在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是从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入手,恢复村子的元气。再是把整治内容拓展到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整治和农房改造,着力提升村子的颜值。

     

        历经15年,成绩单耀人眼目:浙江省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97%;74%农户的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实现建制村全覆盖,41%的建制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绿色是主题是价值观

     

        在浙江乡间行走,映入眼帘的往往是一片绿。这一片绿不做作,不刻意,不齐整,不规范,天然流露,融化在风里。为了这片绿,浙江人不惜代价,悉心呵护。

     

        地处四明山腹地的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大皎村一带,森林覆盖率高达99%。这个村子一度砍树成风,后来遭遇一场山洪灾害,村民吃了当头一棒。保绿色、不砍树,成了固守的信念。也有过诱惑,比如说,苗木生意,收入是很可观的。大皎村人几经衡量,铁下心来不砍树。

     

        前往台州市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入住民宿的游客,会领取到一张“绿色生活清单”。这张清单也是“绿币”的统计表:住宿时参与垃圾分类,可以领取“绿币”2元;退房时把垃圾清理带走,是5元;就餐时不剩饭剩菜,是5元……这些“绿币”,在淡竹乡的所有商家那里是通用的。

     

        都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就是说,一旦放对了地方,垃圾就有了价值。

     

        在浙江乡村,对垃圾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以前,垃圾是随手随地扔;后来有了垃圾桶,就整个儿一起扔;随之是每次扔垃圾前都要想一想,碎玻璃是放蓝桶还是放绿桶;而现在,碎玻璃放蓝桶、香蕉皮放绿桶,是不需要犹豫的。与之相对应,是“垃圾不落地”、定时定点收集,是垃圾分类投放、搬运,再就是“垃圾不出村”。

     

        这里不少村子的厨余垃圾通过堆肥后还田、还山;针对玻璃瓶、易拉罐、废纸等可再生垃圾,邀请工匠专门入村指导,让村民加工成工艺品;塑料垃圾,可以用来编织环保袋、环保筐。原则上让垃圾就地消化、在地处置,分门别类,各就各位。

     

        动人的“乡喜”

     

        在浙江乡村,总是能遇到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乡喜”。

     

        巴比松是法国巴黎南部的一个小村庄。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画家被这里的迷人风景和纯朴民风吸引,纷纷住了下来。他们以“面向自然,对景写生”为创作宗旨。20世纪80年代末,丽水的一群画家也开始专注瓯江两岸的风景,渐成气候,被誉为丽水“巴比松”画派。

     

        “千万工程”就像是一粒火种,将浙江千万个村庄的活力引燃,一盏盏灯连缀起来,灿然一片灯海。这片灯海中,属于金华市浦江县大畈乡建光村的那一盏尤为明亮。

     

        2016年2月16日,这个村子里的三个孩子突然失联。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组织成立指挥部,全力搜救,参加的队伍共有65支151批次7700余人次,自发参与的群众数万人。经过三日三夜的搜寻,三名孩子成功获救。

     

        作为浦江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分社社长吴重生感怀不已。“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在老家的那片土地上,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很浓,生命的尊严也还在。”

     

        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15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给予充分肯定。今年4月,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美丽的村庄在说话,说给中国听,说给世界听,说给未来听,说给你我听。

     

        (《光明日报》12.25 王国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