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岚县公开拍卖荒山使用权,为治山人再服定心丸。此举在近日召开的山西省小流域治理工作会上引起与会代表的高度重视。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王文学认为,这是根据实际情况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开发荒山积极性的重大举措,是继户包治理小流域后的又一创举。
岚县位于吕梁山腹地,全县地广人稀,沟壑纵横,是山西有名的水土流失区。1979年时,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组织农民承包小流域,以户为单位治理荒山。尽管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谁治理谁受益”的承包政策,不少人仍疑虑重重,生怕政策变后,白辛苦一场。因而包而不治、治而不力的现象相当普遍,大大影响了荒山的治理速度和开发效益。
如何把农民悬着的心放下来?县委县政府从合会乡阳坡村李保身上受到启发。1984年,李保出资1800元买了203亩的一条荒沟,全家人齐上阵,仅8年时间就植树8000株,价值10万元。有人问李保:“怕不怕政策变?”老李说:“我出钱买的,再变也变不成别人的!”一些村民们也说:“这和承包不一样,包有个让不让包的问题,卖了,甭说荒山,就是江山也不能后悔。”听了李保和村民们的话,县委县政府明白了:要消除群众的疑虑,还得在政策上作文章,便决定向一切有志于治理开发荒山的人公开拍卖荒山使用权。县政府关于公开拍卖的文件还同时规定:买来的使用权可以转让,也可中途作价买卖;因治理新增的土地归治理者使用,5年内不交农业税;以荒山为依托兴办的养殖性企业免税5年;上级下拨的荒山治理投资及周转资金,购买者可优先使用。
率先公开拍卖荒山的是郑家庄乡曲井村。该村村北有一条“山上和尚头、沟深鬼见愁、天旱草不长、遇涝冲走牛”的200亩大荒沟,村委会决定以500元的标底卖给村民。拍卖会上,村民你争我夺,最后被村民刘冬孩以1600元的价钱买走。刘冬孩说:“我家这辈子就靠这条沟了!”于是他下决心狠治:从县里请来3名技术员为他制定了开发规划;用三个月的时间动员全家人和一些亲戚朋友按规划栽了20亩油松、20亩杨树、15亩杏树,还整治出15亩梯田地栽了300棵果树。曲井村拍卖的锣声刚停,王狮村又响起了投标的鼓声。拍卖第一天,全村12座荒山就卖了9座。69岁的刘根大有三个儿子,老三身体瘦弱,成了老刘的一块心病。
听说村里拍卖荒山,老刘心一热,一大早就来到会场。“200元”“250元”……“500元!”经过激烈的竞争,老刘终于以500元的价钱买下了一条30亩的荒沟。老刘高兴地对老伴说;“用不了五年,荒沟就成果园了,老三有家底了,我死也放心了。”
据统计,从今年4月开始实行拍卖政策到8月底,全县已有500户干部群众买了5万亩荒山的使用权,其中2万亩已栽上树木,成活率达87%;89户已在山上修起窑洞,准备在山上安营扎寨全力治理荒山。
(《光明日报》1992.09.21 记者杨荣、通讯员郝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