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作家二月河溘然长逝,留下了煌煌12卷“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位40岁才开始创作的“奇才”,靠一己之力重塑了三位帝王在普通读者中的形象。这是怎样的40年?于国,风云激荡;于民,命运变迁;于二月河个人,更是生逢其时。
1978年,从部队转业的普通宣传干部凌解放(二月河原名)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红学研究的会刊上发表《史湘云是禄蠹吗》《凤凰巢与凤还巢》两篇文章,引起红学界的注意。1982年,他以“红学”学会最年轻的代表身份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红学年会。会上,红学家冯其庸说了一句话:“清代历史小说还没有人写。”谁知当时从没出过书的二月河当场回答:“我来写!”
1985年11月,黄河文艺出版社(后改为河南文艺出版社)推出《康熙大帝》第一卷《夺宫初政》,那是二月河“帝王系列”的第一本书。“他一出手就是大手笔。”河南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国钦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既具备知识分子式的结构能力与穿透性视野,也包含民间评书般的口头效应与感染力。“我的老师顾仞九还帮先生从学问研究到文学创作一点点转化,从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到构思情节帮着出主意。二月河的手稿字如同蝌蚪一样,特别难认,老师就一个个字辨认,再一一在原稿上描出来。”
然而刚开始,编辑对这位业余作者是心存疑虑的。社长陈杰说,他们就有关康熙皇帝、清史的资料,列出了一大堆问题,亲自跑到南阳考他。二月河学识广博,思路敏捷,逐一回答,出版社遂彻底打消疑虑。
笔落惊风雨,书成撼山岳。说起创作初衷,二月河说:“大家都见过晚霞,很漂亮,但很快它就下山了,接下来的就是漫长的黑夜。康雍乾三位皇帝,作为个人,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但是当时中国本来有机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却因为他们的一些政策,使得中国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作为皇帝,他们是要负一定历史责任的。三位皇帝就像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里的一组,谁也离不开谁,而且在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封建社会处在了回光返照时期,出现了短暂的辉煌。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什么?我二月河的标准就是看他对社会生产力提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对文化发展水平、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对科学技术的提高是否有贡献。如果有,我二月河都要加以歌颂,不管他是宦官蔡伦还是平民黄道婆。”
有品质,非媚时,方可传世。以“苦读苦耕”闻名的二月河,有一个基本的创作态度:一切为了读者。1997年,二月河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解玺璋的采访时说:“小说不是写皇帝的,而是写知识分子在权力斗争中的命运。”在南阳卧龙岗上有块石碑,上镌10字:“务外非君子,守中是丈夫”,这也是二月河的座右铭。
生前,二月河曾多次表示,“凌解放”之所以能成为“二月河”,正是源于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凌者,冰凌也;解放者,开春解冻也。冰凌融解,不正是人们看到的二月河的景象吗?”二月春风骀荡,冰凌开化,大河如万马齐奔,汹涌澎湃。这不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坛高擎思想解放大旗不断推陈出新的真实写照吗!
(《北京青年报》12.16 崔巍 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