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志愿中国”和共青团中央官微展开“改革开放40年”调查,结果显示,93.5%的受访者确认“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愿意做中国人”。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受访者确认“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愿意做中国人”,乃是因为受访者在这辈子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因为发展而真切地享受到了实在的好处”。上述调查还显示,高达96.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经常为国家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88.6%的受访者表示“不管中国发生什么事情,即使有机会离开,我也会留在中国”,82.8%的受访者认同“当别人批评中国人的时候,我觉得像在批评自己”,60.1%的受访者会“经常因国家现存的一些问题而感到丢脸”。
为了解中国青年对国家的认同度,调查的举办方采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中的国家认同度量表,这个度量表由5个描述构成。结果显示,受访青年认为自己与5个描述内容非常符合,也就是说受访青年对国家有高度的认同,“国家认同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他所属国家的政治结构、文化价值等方面的主观认知,这种认同表现出了公民对国家的归属,同时也带有一种荣辱与共和生死相依的情感”。
“国家”是一个大词,“认同”是一种主观感受。国家认同虽然是一个宏观表述,但却是基于每个表达者自身在被称为“国家”的地域内的真实遭遇而达成。93.5%的受访者确认“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愿意做中国人”,意味着有93.5%的中国人(如果调查题目设置以及调查方法得当,误差应在3%以内)满意于自己此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境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不会有上述调查结果。因此,这个题目的设计虽着眼于“下辈子”,但实际上却是在了解人们对“这辈子”的感受,而从93.5%的受访者确认“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愿意做中国人”的结果看,受访者也充分理解了此题设置的匠心所在。
调查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当被问到“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如何”时,有高达92.9%的受访者认为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回答“不好也不差”的有2.4%,4.1%的受访者认为是“时好时差”,仅0.6%的受访者选择了“向差的方向发展”。1978年,正是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年。这个调查结果,以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实惠为坚实基础,实际上也是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充分肯定,是对将改革开放政策作为国家发展方向的充分肯定。
上述调查机构曾于1998年开展“1978—1998:中国青年眼中的20年大型读者调查”活动。在同样面对“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如何”这个问题时,20年前的青年受访者中,有89.9%的人回答国家在“向好的方向发展”,7.4%的人认为是“时好时差”,1.6%的人回答“不好也不差”,1.2%的人选择了“向差的方向发展”。两相对比,此次调查结论显示出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和国家发展方向越来越乐观的趋向。这也正如调查数据分析所说:“通过两项横跨20年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这一代青年对国家前进方向、国力和国家地位的上升,信心度更高,更为乐观,对国家具有更强的认同感和融入感。”
当然,活在当下,就要过好此生“这辈子”,这也是上述调查的题中应有之义。
(光明网12.11 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