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包括心脏病在内的、所有循环器官疾病的终末阶段。患上心脏疾病和血管疾病未必都会导致心衰,其区别在于个人基础疾病的不同。相对而言,伴有高血压、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更易发展为心衰。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循环器官内科学教授小室一成强调,如果能够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一生当中,人们有4次预防心衰的机会。人们在40~50岁时,心衰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二三十;65岁以后,心衰发病率激增到十万分之一二百。因此,如果在40~50岁仍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0岁以后就可能受到心衰发病之苦;反之,如果在40~50岁开始作出改善,对防止心衰也会起到作用。
零次预防 指在没有患任何相关疾病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暴饮暴食、不摄取过多盐分、不吸烟、多运动、控制体重、避免混乱的生活习惯。
第一次预防 如果已经由于吃得过多、动得过少导致了肥胖,且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就已经在向你招手了。但此时还不算太晚,只要在得上心脏病之前,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就可以了。减肥、降压、控糖和降血脂,可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
第二次预防 患上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疾病后,你需要注意的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反复发作,以免病情进展为心衰。高血压患者须遵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稳定血压;曾经心肌梗死发作的患者须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坚持锻炼,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过于激动等。
第三次预防 急性心衰多是在其他诱因下突然发作,患者会突然感觉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若能在急性心衰未发作前做好预防,即便已经患上心衰,也可能避免最严重的后果。因此,这一阶段的关键是阻止病情急性恶化,必须严格按医嘱服药,避免一切不利于心脏健康及有可能引起心衰发作的因素。急性心衰第一次发作时还有抢救成功的可能,经过住院治疗后,大部分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健康”。但这不是治愈,而是变成慢性心衰,一旦病情再次恶化会极为凶险。
总而言之,改善生活习惯是零次预防;避免患上心脏病是第一次预防;避免患上心衰是第二次预防;避免心衰的二次发作是第三次预防。这就是心衰的4次预防机会。
(《生命时报》12.7 郭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