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网海观潮

    《 文摘报 》( 2018年12月18日   02 版)

        中国式亲子之“爱”

     

        曹保平导演的青春片《狗十三》近期公映刷屏,这是一个中国式家庭逼迫一个13岁少女向成人世界妥协的故事。亲情,本该是人类最充沛的情感之一。它有着最坚实的血缘基础,又拥有其他情感无法相比的时间基础,可是我们却总是在毁坏它,直到耗尽了爱,徒留回报的责任。

     

        闻舟:这是典型的中国式亲子之“爱”:所有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爱孩子,但没有人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么;长辈做了错事永远不会平等地向孩子道歉,他们只会以“爱”的名义要求孩子原谅自己;当孩子的任性挑战了长辈的权威,执着于事实只会被当作是死心眼、不懂事。沉默的两代人,什么时候父母能把子女当作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被教导的对象呢?对立的两代人,什么时候能把彼此都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父母或子女的身份呢?

     

        (新京报书评周刊 12.11)

     

        时间去哪了,焦虑就在哪儿

     

        日前,内蒙古大学经管学院发布《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国时间利用调查研究报告》,披露了中国居民时间配置数据。虽然2017年我国居民每天劳动时间比2008年少了0.47小时,但2017年工资劳动者超时工作率高达42.2%,与14个主要国家相比排第一;女性越来越多地从承受照顾家庭、赚钱养家的“双重负担”,转向“回归家庭”;学前和高中阶段,农村、低收入、低学历家庭的孩子学习时间更短;母亲学历越高,其未成年子女被照料的时间越长。

     

        麦徒:本质上,国人时间分配数据表也是一张“焦虑地形图”。人们的时间去哪了,焦虑就在哪儿,因为焦虑是人们时间安排的真正调度者。地铁里,载满了培训机构“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会学习的人”之类的广告;自媒体上,到处都是“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式的贩卖焦虑论调。向公共层面的制度、政策设计求解,是绕不过的解题思路。毕竟,焦虑感最大的敌人,莫过于稳定的预期。

     

        (央广网 12.10)

     

        新东方“炒”上市

     

        炒菜能把自己“炒”上市的,新东方烹饪学校是第一个。它创办于1988年,其母公司中国东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近日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招股书。这一职业教育的平台,培养了不少技能者,也将迎来“敲钟时刻”。

     

        李洪兴:职业技能学校,培训的是一门手艺,折射的是社会变迁。以前,在人们的观念中,厨师工作就是炒菜,主要是满足温饱需求。现在,厨师更加细化,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营养配餐员、面点烘焙师等大有市场。这不再是吃不吃、吃什么的问题,而是如何吃、怎样吃好的问题,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促进了行业的细分。需求升级,带动职业能力升级,传统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始百花齐放,随着时代的多元发展展现出属于各自的“花样年华”。

     

        (人民网 12.11)

     

        “不达标就断电”的粗暴校规

     

        近日,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一条“高校宿舍现奇葩规定: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不能有一根头发,未达标就断电”的校规引发网友热烈讨论。12月11日,该校回应称,网上提及的多数规定都有其合理性,而“不达标就断电”并不是学校规定,只是个别院系在实际工作中的错误做法,学校已责令其立即纠正。

     

        杨鑫宇:学校管理和学生诉求之间的博弈,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校园生活中,电力是住宿学生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以威胁学生的方式执行校规,不仅伤害了学生的基本权益,也会损害校规的权威性。想让校规得以落实,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认同校规的意义与价值。“不达标就断电”的做法无法令人信服,只会让学生与学校之间酿成更深刻的矛盾。

     

        (中青网 12.12)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