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对家暴说“不”

    《 文摘报 》( 2018年12月13日   03 版)

        近日,90后男演员蒋劲夫殴打女友一案在网络发酵,让家庭暴力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家暴都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巴西:从困境跳到陷阱

     

        在巴西,15岁以下女孩结婚的数量在全球排名第四,有超过80万年龄在20岁至26岁的女性承认,她们在15岁以前就已经结婚。过去,童婚只会出现在巴西的偏远地区,但研究表明,像圣路易斯这种大城市也会出现童婚。

     

        巴西性别平等组织发言人说:“未成年新娘往往是为了逃避家庭暴力,才嫁给比她们年长许多的成年男性。”许多少女在家里遭遇来自亲戚或继父的家暴,在教育和工作机会有限的情况下,希望能找个家庭寻求“庇护”。“然而,她们往往事与愿违,结婚后,她们面临被虐待、受剥削、难产至死等的风险也更高。”

     

        日本:男性遭家暴的人数剧增

     

        2017年,日本警方处理的家暴案件超过7万件,在受害者中,女性占82.8%,但男性遭家暴的人数急剧增加了近4倍。

     

        日本东京放送电视台针对家暴话题制作了专题报道。其中,发生于2017年7月的一起事件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在横滨,一位男子靠退休金供养全家,只要他不服从妻子的命令,就会被妻子和女儿拳打脚踢,最终,他在家中死亡数月无人理会。节目组专家表示:“在妻子的暴力中,一般来说,言语暴力非常多,她们会通过辱骂的方式否定丈夫,比如说丈夫不会赚钱等;辱骂习惯后,妻子对丈夫的怨恨会升级成肢体上的暴力。”

     

        节目播出后,许多网友表示为什么被家暴的丈夫不干脆选择离婚?节目组专家给出的解释是:“丈夫的自尊心和羞耻感不允许他们坦陈自己被家暴,除非情况发展到十分严重,他们才会去警察局报案。”

     

        阿根廷:家暴不单是身体虐待

     

        在阿根廷这个以父权文化为主的国家,性别歧视逐渐演变为家庭暴力,约六成阿根廷女性都会遭遇家暴。

     

        记者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先后采访了千名女性,她们都曾有过被丈夫拉扯头发、掌掴、烫伤甚至被刀捅伤的经历,其中两名被采访的女性说:“我没有工作,要靠丈夫养活,他时常打我,我只能忍着。我知道邻居家的妻子就是因为想反抗被赶出了家门,现在带着孩子流落街头。”“我想去上学,或者白天工作、晚上去夜校读书,可丈夫不让我出门。”

     

        记者在报道时指出,家庭暴力不单是身体虐待,还有语言上的辱骂和批评,以及被阻止找工作、被阻止接受教育。“遗憾的是,政府并不关注女性的遭遇,她们只得忍气吞声。”

     

        新西兰:家暴受害者可带薪休假10天

     

        2018年7月,新西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允许家庭暴力受害者带薪休假10天。

     

        新西兰女性庇护所联合协会负责人桔尔瑞说:“大量研究表明,家暴会让施暴者将暴力带入工作场所,他们会跟踪伴侣,不断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威胁伴侣或伴侣的同事,打破伴侣对工作的依恋,让伴侣被解雇或不得不退出,这样他们可以更加依赖施暴者。”

     

        新法案规定,为保证人身安全,允许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无需提供身份证明,并有权享受便利的工作条件,例如更改工作地点、电子邮件地址以及从商业网站更换联系方式。

     

        美国:关注目睹家暴的儿童

     

        1987年,美国反对家暴同盟将每年10月定为“家暴认知月”。2017年“家暴认知月”的主题是“关注目睹家暴的儿童”。

     

        专家表示,目睹家暴的儿童受到的影响有时甚至比暴力本身的受害者更严重,他们的精神会受创,他们会害怕、会困惑,甚至会觉得,家长一方被另一方虐待是他们的错。持续接触暴力会对孩子的发育有负面影响,他们很难再相信人,长大后容易重复他们儿时的经历,更可能成为家暴的施行者或受害者。

     

        (《北京青年报》12.6 音乐水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