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被责令关停的辽宁抚顺“女德班”,今年却在温州卷土重来——开办亲子夏令营,蛊惑未成年女孩。近日,记者“卧底未成年女德班”的视频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女子换男朋友,手脚就会烂掉,最后要锯掉”“穿得那么时尚那么暴露,不就等同于叫别人来侮辱我吗?三精成一毒,专伤不洁女”“婚姻四项基本原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为父母下跪洗脚能治癌”……陈腐恶毒的奇谈怪论突破了公众的道德底线,这哪里是亲子夏令营,分明是“坑”子夏令营。已被责令停办的抚顺“女德班”却换个马甲蛊惑未成年人,无疑更令舆论震惊。
试想,愚蠢的逻辑和观点如果影响到孩子们的价值观,那便不是一两天可以消解掉的。长此以往,可能毁了孩子理性看待世界的眼睛,同时摧毁的还有无数孩子的独立健康人格,以及他们的现实权利和人生幸福。宏观来说,所腐蚀的便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努力所换来的文明进步状态。如此,便真正难掩时代的悲凉,不仅会刺痛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更会伤害文明社会的科学转型。
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驳斥“女德班”的授课内容,实无必要。如果迄今为止,某些常识还要反复重申,未免太过滑稽和荒谬。但“女德班”中的一些细节,仍然值得关注。比如,新闻报道披露了参加活动的家长中,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了近8成。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者,容易受到“女德班”蛊惑,这似乎已成共识。不少网友进而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往“女德班”,无非是因为其文化素养和个人道德的双重残缺。
但这种看法,可能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把那些“女德班”的参与者认定为“傻”“笨”,或许只是一种误会。“女德班”对愚忠愚孝的强调,事实上迎合了部分群体的心理需求,宣扬传统文化里的糟粕,有利于某些人在家庭内部建立等级制度,为自身谋利。
正如夏令营的一位负责人所说:“哪里有请他们开班的,他们就到哪里去开班。”你看,这竟然还是一个“买方市场”。所以,欲救孩子,恐怕要先救家长。说到底,“女德班”的活跃是部分群体与主办方共谋的结果,证明某些错误的文化观念至今仍然根深蒂固。
40年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部分国人的致富,心灵的贫瘠也成为社会的通病。人们在求神拜佛之余,开始发现儒家提供的心灵秩序与社会秩序,或许也是一剂诊治社会病的药方。儒家以老少咸宜、妇孺皆知或不明觉厉、颇显高深的方式,同时切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需要之中,小则心灵鸡汤,大则精神解药。“女德班”广受某些群体的欢迎,与其讲授的内容“通俗易懂”不无关系。
此外,“女德班”能够得以成立和发展,首先是因为他们假借宣扬传统文化为幌子,从而得到有关部门的许可;其次是相关部门对于这类所谓的教育机构监管不严格,对于教授和传播的思想不加以过问,这就导致这些机构“挂羊头卖狗肉”,大肆向学员宣传封建糟粕;而真正帮助这些机构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往往是那些接受并支持这种陈腐思想的人们。
中国早就进入了新时代,但这些关而不绝的女德班映射并体现出与现代文明迥然相异和极其违和的行为方式,如同旧时代的阴魂一样,在明里暗里毒害和控制着一些人。
网友说
王石川:如今,男女平等越来越为人熟知,妇女参与政治经济活动在法律上已经没有障碍,妇女接受教育、婚姻自由、职业自由等也成为社会共识。在这种背景中,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障女性权益,激发女性潜力,推动广大女性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这才是针对女德班的治本之策。
默城:更可笑和可悲的是,舆论场上还有网友支持这种“反文化”现象,比如女德是广大男子主义者的福音,如此女孩虽然少了个性,却有了行为道德规范等。可是,“行为道德规范”不应该面向全社会吗?这种以牺牲女性权利为代价的所谓“和谐”状态,简直是文明的灾难。
(综合光明网、新京报网、长城评论微信号 12.10 李勤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