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失联闹剧原是自私的“情感测试”

    《 文摘报 》( 2018年12月11日   03 版)

        浙江乐清11岁男孩黄某失联5天后平安归来,但这却是他的母亲导演并“参演”的闹剧。在孩子失联的5天里,上千人满城搜寻,有关他的微博阅读量超过3亿。

     

        12月4日晚黄某被找到后,警方发布调查通报称,此事系男孩母亲陈某因与在外经商的丈夫存在感情纠纷,为测试其丈夫对其及其儿子是否关心、重视,蓄意策划制造了该起虚假警情。目前,陈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已被乐清市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乐清市检察院亦指派侦监部检察官赴市公安局提前介入该案,引导侦查取证。

     

        千人全城搜寻失联男孩

     

        11月30日,温州乐清市公安部门接到黄某母亲陈某报警后,温州、乐清两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立即启动重大警情处置机制,以最高等级组成联合调查组,投入大量警力,调用一切资源,全方位开展查找工作。警方连夜通过查找沿途监控、走访可能经过路段及相关人员,排查网吧、酒店、出租屋等全力寻找。

     

        其间,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纷纷出人出力,积极投入查找工作。总部设在乐清市虹桥镇的龙之野救援队最早介入,也是参与人数最多的救援队伍。

     

        龙之野救援队队员刘晓光介绍,该队的一名队员是孩子父亲的朋友,11月30日20时接到求助信息后就开始参与搜寻。此后,乐清另外5支民间救援队也参与进来,加起来有500多人,还有台州和宁波的两支救援队,也有20多人专程赶到温州帮忙。此外,上千社会志愿者自发参与搜寻,加上孩子所在村的村民,估计此次参与搜救的社会力量有2000多人。刘晓光表示,“队里的100多名队员分头出动寻找,最初搜寻事发点附近的河道、出租房。后来到孩子可能去的地方搜,为了尽快找到孩子,不少队员这几天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每天只休息几小时。其他社会力量也是一样,不论白天黑夜,都有人在不间断地寻找,生怕不留意错过什么”。

     

        黄某的老家位于乐清市城东街道云岭村,他家的一位邻居称,知道孩子走失后,数百村民自发参与搜寻,找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

     

        超高的网络关注度

     

        黄某的妈妈陈某曾在乐清公益寻人平台发布儿子失联的求助信息。

     

        乐清公益寻人平台负责人郑佰洪说:“这个寻人信息的传播量已经达到上千万次,我们已经接到了上万个来自全球各地的电话,志愿者们都在24小时接电话,生怕漏掉一个电话,失去一条有效线索。这些电话白天以国内为主,晚上会有在阿根廷、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家的温州人打来,基本都是询问事情进展,大家都非常牵挂这个孩子。”

     

        查找新浪微博发现,在微博话题榜上关于“温州11岁男孩失联”的话题有13.9万条讨论、3.2亿阅读量,有10多条寻找黄某的微博视频点击量超过一百万,最多的一条达到了1950万。

     

        母亲求助时表情很“痛苦”

     

        12月5日凌晨2点半,乐清警方发布情况通报:经各方努力和警方工作,乐清失踪男孩黄某已于12月4日22时48分找到,警方确认其人身安全和基本健康,并对社会各界的重视、关心、支持和无私奉献表示崇高敬意。

     

        “我是昨晚(4日)12时接到警方消息说孩子找到了,并且安然无恙。说实话,那一刻我非常高兴,即便不是自己找到的,但这个喜讯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这么多天队员的辛苦都值了。但后来看到警方发布的事情经过,却觉得不是滋味,有被人耍的感觉。”刘晓光说。

     

        12月5日下午乐清警方发布调查通报称,陈某与已放学的儿子黄某取得联系后,在虹桥镇沙河路附近碰面,陈某嘱咐黄某按照她的安排待在其事先准备好的四轮电瓶车内,不要下车回家,并把车钥匙和事先准备好的食物交给黄某。在安排好黄某后,陈某于当日19时13分,到虹桥派出所虚假报警求助。警方接报后,调集了大量警力,开展查找工作。陈某还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媒体发布求助信息,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也积极参与网络转发及查找。期间,陈某将藏匿黄某的四轮电瓶车转移停放地点,最后将其儿子黄某转移至城东街道云岭村,直至黄某被警方找回。

     

        “这件事我们挺对不起大家的,让这么多人忙活这么多天。不过,孩子他爸肯定不知情,这个过程中我们家人也在拼命找,当时看孩子妈妈一直表现得很伤心,就没往那方面想。”黄某的大伯说,夫妻俩平时看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想不通弟媳为什么要这样做。

     

        参与搜寻黄某的其他人员也没有发现陈某存在异常情况。郑佰洪称,陈某在跟他们联系求助时表情很痛苦。而且在找寻过程中,也是表现得很急切地想找到孩子,事后回想也没有任何让人生疑的地方,“虽然这件事陈某的行为多少会让人有些寒心,但并不会影响我们继续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面对真相不必太悲观

     

        “平安就好,劝你善良”,值得庆幸的是,人们没有一边倒地指责谩骂,朋友圈里也有许多冷静理性的声音,展现了宽容与善意。不少人表示,不能因为偶尔一次“狼来了”,就不再转发类似的求助信息。

     

        人性本有善恶两面,遵从本心,做了自己该做的就好了,不要因为事后知道自己的善意被忽悠了而懊恼,转而去吐槽和指责,那就失去了那份善意的初心。是因为一次被“骗”,就义愤填膺,发誓不再受“骗”上当,还是各自凭自己的本心行事,宽容以待,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值得深思。

     

        (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12.6 葛熔金 胡欣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