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

    百万医疗费击中了人们哪根神经

    《 文摘报 》( 2018年12月06日   02 版)

        日前,武汉刘女士在朋友圈晒出了父亲的住院费清单,没想到的是,住院61天、104万元这些数字让她成为一个网红,引来众多热议,“医疗费104万元,足以让一个城市中产破产”。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副主任周青介绍,67岁的刘先生因为急性心梗住院,右侧冠状动脉堵塞严重,心跳微弱,心率很低,医院为其做了心脏冠脉搭桥术,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先进设备,从入院至今总治疗费用已超过170万元,所有的收费全部符合规定,而且考虑到费用巨大,已为患者做了一些减免。 

        虽然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有新农合医保和职工医保,还配合有大病医保,但按规定这些医保每个年度内都有一定的报销比例和最高封顶线等限制,对一般花费不是很大的病患花销,这些保障之后的负担一般家庭尚可承受,但对像此次新闻当事人这样一下子就花费170多万元还没有完的情况,这些保险措施显然还不能有效解决绝大部分普通家庭医疗费负担难题。有网友算了一笔账,以此次当事人为例,按80%比例报销,最终个人和家庭还要承担超过30万元的费用,对普通家而言,这已然是难以承受之重。一个人尚且如此,一个家庭如果再有其他人生病,这个家庭岂不是瞬间就成为贫困户和债务户了吗?

        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个财力兜底的问题,或者说是人们对医保的焦虑和期待。在网上,这张单据甚至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一张住院收费单据,能击倒95%的家庭。”100万元似乎成了网友心中衡量生命和财富的一张标尺。如果亲人生病要花超过百万的治疗费,是否还应该选择继续治疗?或者是否能够治得起?筹款100万换亲人多活几年,对很多人来说就成为一道痛苦的选择题。很多时候,即便是患者本人,在进行这样的评估之后,也有很大的概率会放弃。而对当前大多数家庭来说,要拿出100万现金,很明显也是不现实的。

        但是,如果换一个领域,不是考虑“看病”,而是“买房”,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似乎又很有实力。很多城市房价不低,但还是有很多人排队买房。超过五成的首付款,对很多人来说似乎不成为问题。

        这背后可能有一个价值观的分野:很多住房刚需人士愿意多方筹款去买房,因为存在着涨价的预期,买房就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投资行为”。但是当一个人患上重病,有可能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前两年媒体报道一个案例,在辽宁大连打工的郑彦芳,被诊断为骨癌。她的丈夫患上脑梗,左臂失去知觉。丈夫把仅剩的100元塞进郑彦芳的口袋,随后自杀。他们的儿子从学校辍学,要去照顾妈妈——郑彦芳的100元,和武汉刘女士的100万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两个极端,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面对家庭成员的重病,都会面临艰难抉择。

        或许,我们真到了认真考虑保障问题的时候了。国家层面的医保制度,要尽可能覆盖更广泛的人群,而对个人来说,如何根据自己的收入和财务情况选择更合理的保障方式,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让更多人获得更高层面的保障,是一个成熟社会的标志。如今我们越来越多地讨论这个问题,说明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个人来说,不光是面向未来的勇敢进取,也需要关注“身后”,关注自己和家人可能遇到的风险。如何更好地应对“风险社会”,是每个人都要研究的课题,也是理性社会的必然。

        (新京报沸腾微信号、东方网12.1、2 张丰 前溪 余明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