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走近马克思

    马克思幸福观的当代启示

    《 文摘报 》( 2018年11月20日   06 版)

        今天,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应当坚持以马克思的幸福观为指导,在肯定个人正当利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幸福,在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幸福,在奉献与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快乐中升华幸福。

        (一)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幸福

        既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既然需求的满足是个体追求幸福的内在动力,那么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尊重和保护正当的个人利益。马克思提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实际利益密切相关,人们因利而乐、因利而悲。社会个体利益的不懈追求,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必需,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们要确保个体生存、活动和创造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幸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我们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二)在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幸福

        1999年,在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新任局长胡安·索马维亚首次提出了“体面的劳动”的概念。其目标是为了让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抓住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问题,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完善制度,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实现体面劳动,是让劳动者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题中之义。

        (三)在奉献与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快乐中升华幸福

        奉献是劳动者自觉、无偿地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技能,甚至于财产和生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他人谋取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和价值取向。马克思的幸福观,虽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即承认个人索取的合理性,但其是以奉献和服务于人类社会为最高目标的。马克思说过:“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恩格斯曾从反面指出:“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受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人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极端化甚至扭曲化的倾向,他们一味地强调索取,片面地追求个人利益。不可否认,奉献和索取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中不可或缺。其中,索取是奉献的物质保证,没有索取就无所谓奉献;奉献是索取的物质基础,没有奉献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前进与发展。然而,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要以马克思的幸福观为指导,在满足个人正常需求的前提下,大力发扬奉献精神,以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在奉献与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快乐中升华幸福。

        (《走近卡尔·马克思》人民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18年出版 欧阳辉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