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1月06日 星期二

    “中国天眼”难觅科研人才

    《 文摘报 》( 2018年11月06日   03 版)

        据报道,明年上半年将接受国家验收的“中国天眼”FAST面向全国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才招聘。然而,开出的10万元年薪却难觅驻地科研人才。

        10万元年薪算不算高?要有数据说话。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6年贵州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6万元,而(国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工作人员为8.9万元,全国的则是9.7万元。看来,“中国天眼”科研人员的工资不算低。但要与一些热门行业,如电子、半导体领域等动辄上百万元的年薪相比,这样的薪酬待遇实在太低。这也说明当前一些基础科研人员的生存现实。

        像“中国天眼”这样高规格的科研项目,虽然有星级酒店般的住宿条件、花园式的办公场所,看上去让很多白领羡慕的环境,但这却难以转化为更多科研人员可以感受到的“获得感”。例如长期工作的枯燥感,加上地理位置偏僻,物理上的“与世隔绝”,在市场经济深入人心的当下,只靠科研情怀许诺未来难以吸引年轻人了。

        因此,当下科研单位的薪酬体系应该与市场接轨。只有改善和提高如“中国天眼”一类基础科研领域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才能吸引到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投身其中。

        7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按照能放尽放的要求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这足见政府对于改善和提高科研人员薪酬待遇的迫切,也在进一步抓落实。

        重要的是,我国科研经费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囊中羞涩,《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投入R&D(研究与开发)经费176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像“中国天眼”这样具备世界一流硬件设施的科研工程,自然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一流薪资待遇,方能吸引到一流的人才,从而为我国在外太空的探索工作做好铺垫。

        (《新京报》10.30)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