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1月06日 星期二

    这位女生的举报为何让人恐惧

    《 文摘报 》( 2018年11月06日   02 版)

        10月25日,“头条新闻”微博爆料,“四川成都一大学女生去食堂吃饭,发现没带饭卡,请求微信转账给食堂阿姨,转头她就举报了阿姨,因为学校食堂规定只能使用饭卡,用其他支付方式,食堂工作人员将受罚,结果阿姨被罚两万元,而该女生获得了2000元奖励。”当天下午,成都文理学院回应,称“罚款阿姨2万,奖励学生2千”这样的事实并不存在。但是,几次回应中,校方都没有谈到“举报”这个让网友愤怒的核心要素。

        不过,有媒体在成都文理学院官网上查到一份《关于发动学生共同监督食堂窗口收取现金的通知》,这个2017年5月发布的通知明确表示,“凡发现食堂营业窗口收取现金的,应向后勤处膳食科进行举报,经核实将对举报人进行200元/次的奖励。”这至少说明,学校明文规定了要奖励那些“举报者”。实际上,让公众感到愤怒的,正是“举报”这种行为本身。阿姨好心帮学生通融,若学生本人事后举报,就更是突破人们的道德底线,给人以“恩将仇报”的既视感。

        通常来说,举报或者告密者,目的都是向权力者提供一些对别人“不利”的信息,从而让自己获利。我小时候住在农村,有一天妹妹下河游泳被邻居家阿姨看到了,她就告诉了我母亲。母亲回来,抓起棍子就要打妹妹,10岁不到的妹妹第一反应不是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而是很气愤地说:“一定是老丁告的密!”我读高中的时候,县里流行抓赌。赌博违法,被抓也是应该的。但是,有时候人们也会很纳闷,在自己家打麻将警察为什么会知道。实际上有人专门做这样的事情,向警方提供线索,可以从罚款里得到好处。

        发生在四川文理学院的事情也一样,看似很小的事情,勾起的是人们对告密的恐惧。去年11月,宁波一个小学生带巧克力到教室,另一个同学眼馋,“勒索”未果,就向老师举报。老师知道后,对“举报者”进行了批评。这么小的一件事被报道后,媒体热议了好几天。当时宁波这位叫王悦微的老师还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学生告状很正常,但不能以此培养告密者》。在文中,王老师写道:“我们绝不能培养学生来做告密者,这是很可怕的……我希望学生们举止文明,班级井井有条,但我不希望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告密来掌握他们的动向。”

        现实中,警方会就重大刑事案件征集犯罪线索,这种线索的提供,由于涉及到公共安全利益,当然是值得提倡的,因为有时候提供线索者还要承担风险。人们尤其反感的是生活中的告密,这样的“举报”前前后后都上不了台面:动机不纯,不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是纯粹为了自己的私利;一切都是在暗中进行,对被害人来说,这是一种暗算,不是公平的较量。中国文化对告密者斥之为“小人”,是很有道理的。一旦告密者的身份被坐实,就宣告了他在人格上的破产。

        此事更值得警惕的是鼓励举报的“制度”。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告密所折损的不止是个人品格,放到整个社会来看,鼓励告密所营造出的“窃窃私语”的氛围,让每个人都处于高度的紧张与不安全感之中,惶惶不可终日。告密之风的盛行,引发的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而一个失去互信的社会,个人发展与整体发展都将寸步难行。不告密,就是维护建立在每个人底线之上光明坦荡的社会风气。

        (今日话题、观察者网 10.25 张丰 张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