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永远的北大

    《 文摘报 》( 2018年10月25日   02 版)

      10月23日,北大迎来重大人事调整,63岁的林建华因已过任职年龄界限,卸任校长一职。59岁的原北大党委书记郝平转任校长,56岁的北大校友、原山西高院院长邱水平出任党委书记。大红背板前,三位“老北大”完成了引领燕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接棒”。

      在大会上,林建华发表了题为《永远的北大》的离职演讲,表达自己对北大的感情。现摘录如下:

      尊敬的周祖翼部长、陈宝生部长、魏小东部长:

      老师们、同学们、同事们,大家下午好!

      我在北大求学和工作了整整四十年。从1998年担任化学学院院长起,在学校担任管理工作也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北大培育了我,北大的精神滋养了我,我热爱北大,也感恩北大。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使命,我们任务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我们在本科教育中推广了元培经验,致力培养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才。研究生教育改革中,我们在培养机制、三助体制、导师遴选等方面都形成了好的制度规范。

      建立公正、透明和高标准的教师人事体系,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努力,北大新的教师聘任、评价、晋升和薪酬体系基本完成,新老体系的并轨也有序展开。

      我们组建了数十个由世界顶尖学者领衔的跨学科研究机构,聚集一大批优秀青年学者。大学是高度依赖个人创造力的教育和学术机构,只有当学者们担负学术管理的责任,才能建立起既宽松自由、又规范严谨的良好氛围,真正释放人们创造潜力。我认为这是维护和弘扬北大学术传统的根本途径。我们改革学术委员会,组建以学者为主的学科建设委员会、学术道德委员会和教师纪律委员会。重组学部,加强学部协调院系的职能,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学者更多地参与学术事务管理,不仅使学校的学术决策更加符合实际和学术发展规律,也使学者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北大是他们的家,在这里是最受尊重的,是可以安心教学、静心学术的。

      北大有了很大进步,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与世界最顶尖大学仍然有很大差距。三年多前,我在入职讲话中曾说:“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她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北大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我们在北大做事情,绝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只考虑一己之利,一定要从国家、民族和人类文明的视角,来观察、规划和做好每一件事情。我们要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心态,肯为他人付出,必定功不唐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胸怀大志、脚踏实地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待和广大人民的愿望,把北大真正建设成为一所伟大的学校。

      从今天开始,我将卸任学校的管理岗位了。我们的生命和奉献是有限的,而北大是永远的。我们每一个人今天所经历的,只能是她历史长河中的小小的涟漪,我们今天做的事情也许微不足道,也许很快被人们忘记,但正是这日日年年、点点滴滴,才汇聚成了北大的不朽之魂。

      祝福永远的北大!愿每一个北大人,秉承守正创新、一生平和安康!谢谢大家!

      ——2018年10月23

      (北晚新视觉微信公众号 林建华 10.23)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