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0月02日 星期二

    第一个北上拍戏的香港人

    《 文摘报 》( 2018年10月02日   05 版)
    梁家辉 (郭红松 绘)

      作为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见证者,陈可辛曾用六个字评价梁家辉,称他“演什么,像什么”,懦弱帝王、嚣张大哥、娘娘腔王爷、洒脱侠客、出租车司机、厚黑警长等形象气质差异巨大的角色都被梁家辉形神俱到地投射在大银幕上。

      当初年少得“帝”,他也一度遭到封杀,导致片商不敢找他拍戏,他租下铺位做杂货小贩,摆过地摊维持生计。回想种种,他都不断感叹,自己的人生经历确实太丰富了。

        出道龙套

      因为妈妈是影院接线员的关系,梁家辉从小就跟着妈妈“泡”在电影院里,很大的戏院,几百人在里面一坐,一起笑、一起鼓掌,梁家辉喜欢这种感觉,至今他都不认为电影是娱乐物品,却是很有价值的文化产业。

      1980年,梁家辉大学毕业后报考了香港无线电视台的训练班,和刘德华成为第十期艺员训练班的同窗好友。梁家辉还记得,当年《千王群英会》剧组通知梁家辉和刘德华有戏份,二人很是期待,他们扮演周润发的两个打手,看着厚厚的剧本,他们本以为会有不少台词,结果翻来翻去只有三个字“是,龙哥”,再分左右出镜,仅此而已。

      “当时我和刘德华琢磨着打手该怎么演,跟着大佬,手上总得要有点东西,随时准备着帮手。”最后刘德华叼根牙签,他把手揣在兜里随时做掏枪状,一出场就被导演在上百名剧组和群演面前破口大骂,“你叼牙签干吗?你手残废了?”被骂得一脸懵的他们,收到周润发的一句安慰:“演员训练班出来都这样,慢慢熬出来就好了”。

      但此后的不久,同班同学刘德华主演的《神雕侠侣》在电视台热播,走上了灿烂的星途,梁家辉却拿到了一纸解约书。

      北上拍戏

      梁家辉以为自己与影视圈已经没什么缘分了,就去办了一本少女时装杂志。他发现杂志仅仅有内容没什么用,也不会太吸引读者,他认为应该多去找点有故事的女孩来做封面女郎。恰巧,他结识了大名鼎鼎的导演李翰祥的女儿李殿朗,因为这段交情,梁家辉认识了李翰祥,在随后的交往中,梁家辉逐渐被李翰祥所赏识。

      在李翰祥眼中,当时的梁家辉非常像历史图片上的咸丰帝,有着一种瘦弱而又略带忧郁的气质。“有一天,我到李翰祥家里去吃饭,他问我要不要跟他一起去拍电影?我说去哪里拍?他说我们得去内地拍,在北京,时间的话基本上要一年半载。我一听,拍老戏,去北京,那有多过瘾啊!”

      1982年,梁家辉“进京”,他成为最早一批来内地拍戏的香港电影人。

      一出机场,梁家辉就觉得北京跟香港完全是两回事,“那时候的北京建筑都不是很高,长安街、火车站那边都是四合院和胡同,有个下雪天,我就骑着自行车,从团结湖骑到天安门,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雪。”

      北京路宽人少,古老的建筑有很多,这些都给梁家辉留下很深的印象,更令他记忆犹新的是每天都要去打卡进入的故宫。回想当时,他的眼中依旧洋溢着兴奋感,“我是‘老北京’了,是香港演员北上第一人,改革开放之前,问我最想去哪里看看,故宫我都看了,还会想看哪里呢?”

      当时的梁家辉以为自己只是来做李翰祥的随从和助手,看完《火烧圆明园》的剧本后,李翰祥突然通知他剃头。“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是要做演员,剃头后就演了皇帝。”

      梁家辉这一演并不轻松,不管当天有没有他的戏份,他都会待在剧组里,因为他是个非常好的帮工,“全组的灯光、摄影、茶水、场务、清点道具,每一个工种都有我担当的部分。还要抄剧本,因为那时没有人看得懂李翰祥导演的字,所以我每天凌晨四点半起床去他的房间,开始抄写他昨晚写的草稿,最后连制片的工作也做了。”想到这里,梁家辉调皮地说,“对了,我还得敲门,叫演员起床,因为我是最早起床的那个人。”

      梁家辉回忆,他觉得北京拍戏整个过程充满新鲜,每日在金水桥边看升旗,从正门进去拍戏,“日出时的故宫、傍晚的故宫、几乎每一个角落我都走过”。

      他回忆说:“有次在太和殿拍戏,我穿着戏里的龙袍走到城楼上,就觉得自己很幸福,现实中,哪个皇帝会跑到城楼上看故宫的夜景呢?”从那个时候开始,梁家辉觉得自己才真正地、正式地踏入了电影世界。

        退休计划

      提起梁家辉的演技,陈可辛很佩服,“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演技训练,但是他非常懂得使用方法去演戏,每次开戏之前都要聊天很久,他也会对角色里面的出发点、动机质疑很久。”

      2009年的《十月围城》后,梁家辉开始进入半退休的状态。谈到将来的人生方向,他很想去教书,这是从小的志愿,也是想为电影做的事情,“电影是文化产业,代表你的国家的文化,一个国家要求人对待电影把它当做文化,那就是需要教育,我希望有打动观众的角色和好的电影,把它们介绍给观众,我希望把自己对电影和表演的认知传达给下一代电影工作者。”

      (《新京报》 7.27 周慧 晓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