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9月15日 星期六

    玻璃板下的照片

    《 文摘报 》( 2018年09月15日   03 版)

        姥姥住在北京胡同里的一个四合院,逼仄的小院一共挤了五户人家,一个小小的套间可能蛰居了六七口人,所以各家桌面上都搁了一块玻璃板,因为这桌子既是餐桌也是写字台,保护一二很有必要。

        慢慢地,光溜溜的玻璃板不再寂寞,各样事物轮番登场。从我记事起,玻璃板下就有一个梳长辫子、穿红衣裳的舞者,妈妈说她叫铁梅,姥姥喜欢这个戏,以前还上文工团学过这一出呢。除了铁梅,玻璃板下还有邮票,基本都是八分钱一张的,姥姥整版整版地买。因为舅舅和小姨作为知识青年插队在外地,通起信来邮费就得八分往上走了。

        后来,玻璃板下渐渐出现了我的亲人们。舅舅结婚了,寄来了结婚照,我上小学时,小姨也结婚了,他们的照片都是黑白的。

        第一张彩色照片是我的,我举着串糖葫芦在天安门广场,不会摆动作,不会摆笑容,我愣愣傻傻地瞪着那串糖葫芦。那是爸爸单位组织活动时带我去拍的,虽然是单位活动,拍照洗片子还是各家付各自的费用。大人们都舍不得上镜,所以那卷珍贵的胶卷基本上是小朋友们专享了。与我的照片同时出现在玻璃板下的,还有舅舅家的全家福和小姨的宝宝。这时他们寄回的照片已经是彩色的了。

        舅舅一家和小姨一家手头宽了,开始常回北京走动。还记得跟他们去天安门看升国旗,舅舅借来的相机也派上了用场。不久后,姥姥的玻璃板下就更新了一批照片,国旗、天安门、故宫、未名湖、近春园等等,都鲜活地出现在玻璃板下,同它们在一起的还有我的亲人们。

        上大学后我很少回北京,小房子里姥姥还是经常更换照片,全是彩色的,全是儿女孙儿女们的。

        2005年,我带了部数码相机回来拉着姥姥出门拍照,每拍一张就要同她解释一遍,不怕浪费,是没有胶卷的。我们打车去了恭王府,去了798艺术区,让姥姥跟王府宅院和现代雕塑都拍上合影,让姥姥的照片也在玻璃板下成为经典。

        2010年以后,姥姥的眼神已大不如前,记性也没有从前好了,可是玻璃板下的子孙儿女们她都能准确地认出来。看到自己在798艺术区的照片,她总是笑着怨我:“都是你,把个老太太弄得花枝招展的!”

        现在我若去看姥姥,她总爱拉着我的手,重复着向我介绍玻璃板下的都是谁,以及他们各自的故事。

        (图片与文章无关)

        (北青网 9.7 海宝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