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9月13日 星期四

    中风康复五困惑

    《 文摘报 》( 2018年09月13日   04 版)

        卒中患者的病后康复训练极为重要。但患者和家属对神经康复的错误认识和困惑,导致了一些卒中后遗症的发生。

        困惑一:康复治疗可有可无?

        长期卧床患者如不及早进行床旁肢体活动训练,肌肉就会萎缩,关节挛缩变形,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生,引发骨质疏松甚至骨折。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吞咽、二便等全身功能训练,治疗越早,功能恢复越好。

        困惑二:病史超半年,康复就无效了?

        中枢神经细胞间的连接在人一生中不断变化。脑运动区某部位损伤后,周围正常细胞则有与损伤区下位神经细胞连接、发挥功能、取代损伤细胞的趋向,称为潜能或代偿功能。病后时间越短、代偿强度越大,反之就越小,因此尽早康复治疗效果较好。另外,病史越长,累积的代偿作用就越大。因此,即使病史再长,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仍然有效。

        困惑三:恢复运动功能,靠手术、吃药、针灸和按摩就可以吗?

        在脑梗塞、脑出血发作急性期内采用药物等方法治疗,改善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以防止脑细胞坏死或使尚未死亡的脑细胞恢复功能,能使患者暂时丧失的运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如3个月或半年以上,则吃药无法改善运动功能。恢复运动功能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就像学习骑自行车和游泳一样,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来实现。吃药、打针、针灸、按摩等都比不上康复练习的效果。

        困惑四:恢复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走得越早效果越好吗?

        许多中风、截瘫患者行走姿势异常,这是由于早期自身能力不够时过早下地练习行走,瘫痪肌肉的作用被迫由周边肌肉或身体姿势所代偿的结果。这样走得越多,姿势越不正常,久而久之就形成异常的行走运动模式并逐渐固化,给以后的康复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对于这种患者,在神经训导三阶段康复疗法中的第一阶段(1个月左右),要禁止其步行,而是先坐轮椅,来降低异常运动模式在脑内的兴奋性,为恢复正常运动模式奠定基础。

        困惑五:自我锻炼越多,效果就越好吗?

        欲速则不达,不少急于尽早锻炼的患者由于方法不当,形成了异常运动模式或其他不良后果,反而延缓了康复时间。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接受专业的系统康复训练,如早期适当的被动运动、良肢位摆放,预防关节挛缩畸形,并尽快过渡到中枢神经潜能开发和运动程序重建为理论基础、以主动运动为主的神经训导体系康复训练中来。

        (《生命时报》9.7 赵文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