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民路先生带朋友参观恭王府博物馆时,为朋友介绍相关历史知识,结果被工作人员劝阻。馆方回应,展厅内不允许做讲解。这让路先生非常费解:“我又不是‘野导游’,只是给朋友介绍历史,为什么不行?”
根据恭王府博物馆的说法,禁止外来讲解员讲解,是为了防止博物馆内游览混乱,以及“野导游”传播错误的历史信息。而制止路先生为朋友讲解,是因为在展厅内讲解的时候声音太大。
有网友认为,博物馆不允许参观者对同伴讲解,难逃利益保护之嫌。在恭王府博物馆,散客如果选择自费请博物馆内的导游讲解,收费标准是5人及以下收费200元,或者租赁讲解器,一次30元。在门票收入之外,这显然是一块利益肥肉。
在博物馆眼中,讲解是一种经营性的服务项目;但在参观者眼中,讲解是文化知识的交流与传播。
虽说禁止外来讲解人员讲解,可以避免一些不负责任的人曲解、戏说历史,但限制过多,甚至阻止朋友之间的交流,难免误伤参观者的兴致。博物馆官方制定的讲解词往往有一个统一版本,讲解员讲什么不讲什么,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众所周知,针对一些历史典故和记载,本来就存在不同的解读方式。参观者提供的“民间讲解”也许与博物馆讲解的内容不同,但只要能自圆其说、符合一定学术规范,那就是有价值的。
公共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场所。博物馆不能以加强管理之名,实施某种观念的垄断。如果每个人进了博物馆都细声细气不敢说话,博物馆只有一种讲解、一种传播模式,表面上是秩序井然了,文化交流和传承又如何持续?
(《光明日报》8.27 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