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8月28日 星期二

    被忽视的居民杠杆

    《 文摘报 》( 2018年08月28日   03 版)

        2018年这个夏天,李林有点撑不住了。他生活在深圳,月薪不到一万。从2015年开始炒房,他尝到甜头,发现市场上借钱很容易,银行、互联网金融、小贷公司争相打电话劝他借钱,他开始继续买房,用借来的钱还贷,一个月要还十几万元。

        不成想,消费贷和抵押贷渐渐收紧。有段时间因为信用不好,他借不出钱来,焦头烂额之下开始低价卖房,卖一套套现一百多万元,能撑半年的贷款。李林并不是特例。2017年以来,虽然房贷调控收紧,但是短期贷款和经营性贷款在增加。一位地产从业者说,这两年刷几十张信用卡凑首付的大有人在。

        不久前,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组发表文章《警惕家庭债务危机及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中指出,家庭债务问题已经逼近家庭承受的极限。截至2017年,中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一些家庭已经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家庭债务不断增高甚至超过家庭可支配收入后,会发生什么?该项目组认为会降低社会消费,从而使得企业经营活力下降、进一步举债为生。

        中国的消费增速已经连续7年下滑。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消费增速持续增加,一度高达23%,到了2018年6月,只有9%。从时间轴上可以看出,2008年是居民负债高企的起点,也是居民消费开始减少的转折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表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度)》显示,中国居民杠杆率(指居民债务与GDP之比)在1993年是8.3%,到2017年已经是49%。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用2008年以来的“三次放水”(即央行为市场注入更多货币)解释了中国杠杆率从2008年开始高企的原因。

        第一次始于2008-2009年,恰逢全球金融危机,为了防止经济下行,央行从2008年9月开始降息降准,那一轮降息5次、降准3次,把存款利率下调了1.6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1.5%;第二次是2011-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中国降息2次、降准3次;第三次是2014-2015年,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6次降息、5次降准,幅度甚于2008年。三轮“放水”刺激居民举债买房,杠杆率上升37%。

        这也是为什么货币“放水”、信贷激增,但是通货膨胀率仍然较低的原因——钱都冻在了楼市里。如果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就会让老百姓和银行有继续加杠杆的冲动;如果房价下跌则更可怕,人们会减少还款意愿、甚至形成大量违约。

        经济遇到考验,通过加杠杆来解决,有饮鸩止渴的风险。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连提了五个稳字:“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可即便在“去杠杆”背景下,人们普遍还是会在街头、地铁站、电话里不断接到各种机构推销贷款的信息,似乎你动动手指就能拿到一笔钱。

        (《南方周末》8.16 张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