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日常生活中,在写给孩子、弟弟的家信中,常谈及自己人生的很多经历,以及在这些经历中的所思所想,包括迷惑和疑问,感悟和经验所得等等。
曾国藩常提到一句名言——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这是曾国藩家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这句名言并非曾国藩的原创。对于这句话的出处和它背后所蕴涵的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曾国藩经常跟儿子曾纪泽提起。
当时还是曾国藩刚出山带兵不久,虽然一开始出师不利,但他出山前窝在衡阳拼命打造人才团队的努力还是没白费,湘军在经过几次失败的洗礼后逐渐变得有经验起来,后来居然一直打下了武昌,收复了武汉三镇,这也使曾国藩和他的湘军体面地登上了晚清的政治舞台。
在打下武汉之后,曾国藩率主力顺长江而下,一路作战,期间,武汉又曾有多次失守,驻守后方的胡林翼经多次筹划,又反复攻取了武汉。就在这一段时间里,曾国藩被一个巨大的疑惑困扰住了,那就是他手下的幕僚,开始不断有人向他辞别,离他而去。
曾国藩实在想不明白,战事节节胜利,名声天下远闻,按他的想法,良禽择木而栖,四方豪杰之士、有识之士应该纷至沓来投奔他才对,怎么原来的这些人才反而会离自己而去呢?
曾国藩在人才去留问题上很大度,但疑惑却始终难解,一是疑惑这些人为什么要离开他;二是疑惑这些人都去了哪儿。
曾国藩稍一调查,发现好些人离开曾国藩的幕府后,都跑到胡林翼的幕府里去了。曾国藩与胡林翼向来感情很好,两人并称湘军两大核心,曾国藩向来把胡林翼当人生知己看。自己挑中的一些人才去了胡林翼那里,怎么说还是一家人,所以倒也并不为此生气。
但第一个疑惑却仍不解,这些人离开我一定是我有哪里做得不好,但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好呢?我要是自个儿不清楚,不明白,不改正,不纠正,岂不是渐渐要成了孤家寡人?
于是曾国藩不耻下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运动,让手下给自己提意见,并表示不管怎样的批评意见,都一定虚心接受。曾国藩一表现低姿态,手下立刻有聪明人看出了曾国藩开展自我批评的用意所在。
(选摘十五)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郦波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