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从“医学生”到“医生”,尤其需要的是对生命的热爱、同情与敬畏。“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8届毕业典礼上,陈国强教授提出的“四个忧虑”,时刻提醒着未来的从医者们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面对生命时,都要坚守原则和底线,牢记责任与担当。
我忧虑,优秀的你们是否心中唯有自我,甚至唯我独尊。
每当面对荣誉,比如优秀学生、奖学金、免试直升,我都会收到一些邮件,或吐槽规则不公,或抱怨结果不平。考试中选择了A卷或B卷,结果又抱怨A卷B卷难度不同。更有甚者,因为恋爱被拒,而恶意匿名举报暗恋之人……尽管这只是少数,尽管我有信必回,但我依然忧虑,难道唯有自己获得,规则才公?唯有回报自己,结果才平?
彰显个性,有功利心,都无可厚非,但以“自尊心高于一切”的名义,目光短浅,不守规矩,罔顾大局,这样的学生出现,会令我反思,交医的教育是否缺失了重要一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要学会换位思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尊重、包容、耐心、爱护、温暖……所有这些,别人可以缺失,医者必须拥有。
我也忧虑,聪明的你们是否在“刷存在感”中失去独立,丧失自我。
文化是一所大学的厚度,而思想是一所大学的高度。“大学”之所以称其为“大”,是对真理、对科学、对知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是学问之大,思想之大。大学要靠思想去引领社会,靠思想去推动文化走向社会。诗人徐志摩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那么,交医是不是你们的“康桥”?信息爆炸了,我们的眼睛是否永远睁大?我们的求知欲、自我意识是否永远执着?我们会不会越来越不屑于独立思考,不会提问?遇到问题,是否习惯于所谓的“弯道超车”,直奔结果?结果的不确定性,会不会使我们对未来产生深深的迷茫甚至恐惧,进而丧失了前行的动力?
思以达智,方能久远。大学的第一要义是培养创造性、思想性、独立性,医者尤其需要慎思慎独、慎辩慎识、慎微慎行的能力,让自己在没有路的时候不彷徨,在路多的时候不迷失,才能“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我更忧虑,任性的你们是否能够在漫漫行医路中坚守前行。
你们即将从医学生成长为“小医生”。我担心,你们会否因为压力、因为年轻医生并不体面的待遇,因为社会上种种的误解,而放弃当初的誓言,不再坚守?
若无涓滴之水,难成大江大河。人无点滴积累,难成大爱大才。“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敬畏科学和生命,能让我们面对名缰利锁时,始终不忘医学的温度;能让我们面对有限生命时,竭力拓展生命的宽度;能让我们面对迷茫前路时,依然坚守医学的厚度。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医者最大荣耀,值得奋斗一生!拥有医者之“术”固然要紧,而拥有医者之“道”更加必要。有“道”之人,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被人工智能淘汰!
我还忧虑,强大的你们能否在前行的路上,做到表里如一。
时代变迁太快,物质诱惑太盛,容易丢失灵魂,流于浅薄和虚浮。一个真正有修养、真正强大的人,从不把因身份、知识、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而获得的所谓“存在感”写在脸上,放在心上。社会可以俗,从交医走出的你们不能俗!请挺起知识分子的脊梁,守住为人为医的原则和底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微信号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