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7月03日 星期二

    新中国第一家钱庄创始人

    《 文摘报 》( 2018年07月03日   05 版)
    方培林 (郭红松 绘)

        方培林,浙江苍南县钱库人。1970年4月,年方18岁、只念过一年初中的方培林踏上支边列车,来到了黑龙江梧桐河农场。1979他回到家乡,经考试进入钱库江南医院,当统计员、食堂管理员,后被抽去搞财务。1984年下海,创办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钱库钱庄”(后改名“方兴钱庄”),此举惊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

     

        金融赚钱太容易

     

        虽然没有以“银行”命名,但实际上,“钱库钱庄”主要从事存款、贷款业务,具有普通银行最基本的两大功能。开张第一天,方培林在门口贴了一张手抄的利率表:长期存款,月息1.2%,3个月以上结算;临时存款,月息1%,随时存取;贷出款项,月息1.86%~2%,视情况而定。

     

        当时银行、信用社的利率普遍是:活期存款0.24%;5年长期存款为0.78%;贷款利率为1.5%。而民间高利贷借贷早已超过3%。这下银行不干了。“第一笔生意还没做成,县上几家银行的领导就上门来抗议了。”开业第二天,“钱库钱庄”的牌子从室外移到了室内,成为当时温州众多地下钱庄当中的一员。两个月后,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分行同意“钱库钱庄”试办,方培林取“方兴未艾”之意将“钱库钱庄”更名为“方兴钱庄”重新挂牌。

     

        开业一年,“方兴钱庄”的资金周转总额已近500万元,月利差约6000元。“做得最大的时候,存贷款规模有1000多万元,客户有几百个,我记得当时放出去的最大一笔贷款有几十万元。”

     

        钱庄歇业以后方培林算了算,那五年,赚了差不多100万元,“有一段时间一想到做金融赚钱这么容易,心里就害怕。”

     

        赚钱容易,孤独难遣

     

        对方培林开钱庄前所从事的工作至今仍流传着多个版本,人们似乎希望以此去解读,一个非金融专业出身的人为什么会想要开银行?

     

        “从食堂管理员到办公室,我都干过,就是没有直接跟金融打过交道。”直到方培林看到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其中允许农民和集体的资金自由地或有组织地流动,不受地区限制。”看到消息时,脑海中的那一闪念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轨迹。

     

        1984年的温州,已是家家开工厂户户响叮当,高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对资金有着更多需求。

     

        “整个钱库镇当时的流动资金需求总共为900多万元,银行和信用社贷款金额只有200万元,有时还不到100万元,缺口主要靠民间借贷来调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曙光在《草根金融》一书中如此写到。

     

        “当时镇上的民间借贷非常活跃,而银行的改革并没有跟上。”在方培林看来,民间金融有充分的理由走出灰色地带,走到阳光下。“赚钱不难,难的是觉得孤单,很受排挤。”

     

        1986年,在全国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座谈会上,温州被列为金融体制改革12个试点城市之一。方培林的私人钱庄又有了重见阳光的机会。

     

        很快,新到任的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找他谈话。“他问我私人钱庄能不能继续做,我说我连营业执照都没有,怎么做?”方培林说自己那是故意打马虎眼。

     

        凭着一句“下不为例”的批复,方培林拿到了地方工商局颁发的一张临时执照,“方兴钱庄”再次开张,直到1989年他主动停业。

     

        钱一点儿也不好玩

     

        “当时对温州姓社姓资的讨论很激烈,我总觉得很不安。”方培林说,停业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搞金融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挤兑,就像拆房子,与其到时候被人挤兑,不如自己拆。”花了三个月时间,方培林陆续收回贷款,再把一笔笔存款亲自送回到客户手中。这期间,他目睹了温州民间金融又一个惊心动魄的10年,无比庆幸自己全身而退。

     

        “金融情结”未了,2000年方培林沿用“方兴”之名注册了“方兴担保有限公司”。如今方培林的大部分业务在上海,担保做得少,投资做得多。“有人说我是‘玩钱’最资深的人,其实我想说,钱是个好东西,但一点也不好玩。”

     

        30多年来,方培林一直在寻找途径,能够正大光明地“玩钱”。有人替他鸣不平:“温州出了那么多企业家,为什么他成不了银行家!”

     

        方培林本人倒是很坦然:“我相信中国迟早会出民营银行家,是不是我不重要,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有义务把民间金融引到正路上来,成为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钱江晚报》2017.2.3 詹丽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