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其实他是在说:“妈妈,给我讲讲人生吧!”
阅读就是人和书之间的关系,读书就是为孩子打开一扇窗,给孩子望远镜和显微镜。孩子经由故事爱上阅读、了解世界,而阅读又丰富了孩子的故事,变成孩子内在的经验和图景。
哈佛大学阅读心理学家珍妮·乔尔的阅读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从出生到6岁是孩子的“前阅期”,意味着孩子约略知道书长什么样,哪些是(或像)书;认得常见的标志、符号、包装名称;会认几个常常念的故事书中出现的字;会把书拿正,边念边用手指字;看图说故事或补充故事内容;会一页一页翻书。
从阅读科学和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从“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到“在阅读中学习”,进而走向“自主阅读”,是一个不断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学龄前最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此时亲子阅读的指导原则,一是以身作则,二是了解儿童,关键是撩拨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早些开始阅读总是好的、有意义的,但不必过于专业化、课程化、功能化,要着重调动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最讨厌父母问“读这本书你学到了什么?”父母如果总要求孩子读每本书都要学到点什么知识,反而会让孩子讨厌阅读。每个孩子的阅读趣味不一样,孩子喜欢看什么书,陪他看就行。比如绘本,绘本是教学资源,但不是教材,读故事会吸引孩子爱上读书,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区别,千万不要把轻松的亲子阅读变成辛苦的课内学习。父母不必太用力,太用力容易焦虑。同时,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鼓励他们读文学,也要鼓励他们读科普、读漫画。
当下市场上的儿童读物太多,帮孩子选书是父母的社会责任。想要选择适合孩子的读物,可以参考以下四条选书建议:选经典图书,经过优胜劣汰传承下来的图书是优秀图书;选品牌图书,选优秀的作家、优秀的出版社出的品牌图书;选精品图书,并非书价贵、装帧豪华,要选质量好、为孩子着想、从儿童阅读的角度考虑的图书;选分级图书,按年龄段为孩子选书,孩子能够理解得更到位,要选孩子“跳一跳能看懂的书”。
在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家长也可以读一读孩子喜欢读的书,这不仅是了解孩子最好的办法,还可以让我们也回到童年,重温童年。阅读不只为了获得知识,它还提供了休闲、思考与内省的乐趣。越早开始阅读,就越能体会阅读带来的各种乐趣。童年早期,爱的最重要变量是陪伴。亲子阅读就是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在心中种下喜悦的种子去和世界相遇。
(《中国教育报》6.7 杨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