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在武汉大学法学院2018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法学院教授、博导、法学理论教研室主任廖奕以“无法湮灭的初心”为题,以自身经历勉励毕业生初心不改,以无敌之青春建设青春之中国。以下为演讲摘录。
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在于内里深处的“初心”。
初心有如初恋,第一次遇见就无比喜欢,然后结下不解之缘。譬如,枫园的一片黄叶,恰好飘落在你身旁,你捡起它,凝望着。你看着手上的黄叶,有人正看着黄叶的你。你以为精彩的故事还没有开始,其实,故事的花絮早已四处飘散。“相逢即是缘”,修行无论长短,在未来法苑群英谱上,后人会在你们最初的眉眼间领略一个时代的芳华。
“繁花散尽汝湮灭,不忘初心有几人。”这是网络写手的时代喟叹。“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北大保安的哲学问题。“这门是为你开的,并专为你而开,但你注定进不去。”这是卡夫卡式的魔幻寓言。它们都体现了人们对初心湮灭的恐惧。人的本然纯真,但在社会能量场中会产生各种异化。从利益无争到零和博弈,人们开始设置一座座堡垒,安排一个个警卫,所谓“诗与远方”似乎成了事业失败、生活失意、百无聊赖、无所皈依者的谢幕宣言。作为法学门徒,我们的初心从踏入校门的刹那,就已被命运平等地安放。不仅要做一个恪尽职守的法律门警,还要时刻提醒自己以及他人,不要在权利的冲突和争斗中抛弃了至为宝贵的初心,为公平把关设防,让正义始终在场,这才是人类安身立命、永生不绝的根本!
初心之所以不能湮灭,也无法湮灭,因为它植根于光明纯净的人性,可以让一切不合理的制度死亡,任何强力在它的面前都是柔弱的微光,任何强人在它的眼里都是迷途的羔羊。法的本质或许就在于利益冲突、生死对决后的初心回归,从纸面到行动直至心灵。离开了初心,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人将不惑,我现在开始明白,学习法律钻研法理,就是身心接受强光辐射、熔炉锻造,自我革命,最后重生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难易、成败得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事者能否不改初心,用始终如一的坚守捍卫自己选择的真理和道路。二十年来,我度过了很多难关,虽有懊恼沮丧,但依旧执著坚守。时代浪潮,浩浩汤汤,知识结构、学术方法、为人技巧、做事习惯都可以顺流而下,但唯独内心最初的真诚、质朴、宽容和淡泊不能随意偏移。
“年少只知猴王勇,中年方懂悟空怂。”悟空的道路,充满机缘、历险、曲折、反复,中年后的怂,是一种成熟,因为他对规则的体认和把握能力不断增强,但他始终没有改变天生的善恶观、自由心、好胜欲,用斩妖除魔的生动实践探寻出一条初心修炼的金光大道,最终抵达灵山,修成正果。人在旅途,几人不惑?初心易失,但也能回。最重要的是,它无法湮灭的魔力并不能成为我们轻贱它的理由,自我戕害的病,在任何时代都无可救药。
法律职业首先是一门世俗现实的生业,生计不牢,地动山摇。其次,法律是开放敞阔的专业,你内心蕴藏的法律思维、理念、信仰会让你的方案、见解、表现都与众不同。最后,法律是万众同心的志业,处理好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学术与政治的关系,鸿鹄之志一定要与人民需求同气连枝。
同学们!追求名利永无止境,追求精神之纯化、初心之呵护,却是每个人小而确定的幸福。无论将来成功或是失败,辉煌抑或平淡,只要初心不改,以无敌之青春建设青春之中国,就一定会有远大前程,顶天立地,归去来兮,永是珞珈一少年!
(武汉大学新闻网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