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6月23日 星期六

    老上海的电影制片厂

    《 文摘报 》( 2018年06月23日   05 版)

        1908年3月,意大利侨民劳罗在上海拍摄纪录片《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开上海电影制片之先声。

        及至1949年前,在上海有过制片活动的电影企业,其总数约200家,民营企业占90%以上。但是,在众多的民营企业中,大多数公司只是昙花一现,有的公司甚至一片未拍,即已销声匿迹,而稍具规模、能均衡制片生产的有十几家。其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明星)、天一影片公司(简称天一)、联华影业公司(简称联华)、艺华影业公司(简称艺华)、新华影业公司(简称新华)等5家,有“影坛五虎将”之称。

        1913年,郑正秋为美商亚细亚影戏公司编写了《难夫难妻》的电影剧本,并和张石川联合导演了这部影片,这是在上海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片长4本);同年,亚细亚影戏公司还在上海拍摄纪录“讨袁”战事的新闻纪录片《上海战争》;191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除拍摄“古剧片”、“新剧片”、“风景片”、“时事片”之外,还拍摄一些“教育片”(即科教片);1921年,上海中国影戏研究社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故事长片《阎瑞生》在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首映。影片取材于当时轰动沪上的一件风流命案,1921年7月1日该片在上海首映时,由于沪上观众对那件命案记忆犹新,因而使该片也获得了可观的票房收入。稍后,上海还拍摄了《红粉骷髅》《荒山得金》《张欣生》等片,但都因内容中西杂陈,艺术质量不高而为人不取。

        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合作创办明星影业公司,并于1923年拍摄完成了影片《孤儿救祖记》。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早期电影的拓荒者们已经开始掌握艺术追求、教育作用和票房价值三者间的有机联系。同年岁末上映的《古井重波记》,也以其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和富有张力的银幕造型,被誉为中国最早的艺术上比较完整的爱情片。1926年,上海“万氏四兄弟”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部美术片(动画片)《大闹画室》。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此后,“社联”“剧联”“美联”等左翼文化团体相继诞生,并于同年7月成立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掀起波澜壮阔的左翼文化运动。夏衍、钱杏邨(阿英)、石凌鹤、郑伯奇等不失时机地在他们创办的理论刊物《艺术》和《沙仑》上撰文,首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对电影的政治和艺术的要求。鲁迅译介了日本左翼评论家岩崎昶的《电影和资本主义》一书的部分章节。这一年,联华影业公司在上海成立,公开提出“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的口号,并于同年推出由孙瑜导演的《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为影坛注入一股清新空气。

        (《解放日报》6.17 佚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