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6月21日 星期四

    韩国人也为过节烦

    《 文摘报 》( 2018年06月21日   03 版)

      “5月终于过去了!”这是不少韩国人的心声。

      因为集中了父母节、儿童节、夫妻节等几个与家庭相关的节日,5月被韩国人称为“家庭月”。节日密集,送礼、包红包、聚餐等支出也在相应增加。据调查,当月韩国国民支出要比平常多4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400元),占家庭月收入近1/10。本应带来更多温馨和愉悦,却成了“倍感压力月”,这样的矛盾,正给韩国人带来经济和心理的双重烦恼。

      韩国一向注重人情往来,礼物的形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演变,而日益攀升的礼品价格无形中成为衡量送礼人心意的重要标准。逢节送礼的习俗让传统节日多了一份“送礼就得够体面”的负担。有人因此患上了节日焦虑症,甚至想方设法通过休假、外出旅游等方式来逃避节日。

      面对人情“包袱”,有相当一部分人内心十分纠结,这里面包含了经济支出较大的担忧,也有爱面子、“护犊子”等心理作祟。如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收入并不高的年轻人来说,父母节无法送爸妈贵重的礼物,就会“感觉对不住他们”“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儿童节担心孩子在同龄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父母只能尽力满足他们对于礼物的各种要求。

      对于“每逢佳节必送大礼”旧习,有不少韩国人在呼吁“改变纪念日就是送礼收礼的社会文化,改变纪念日给人们带来无形压力的现象”,用自己的行动和心意,构建更健康、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让节日真正回归人伦的本质。

      (《人民日报》6.14 马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