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6月19日 星期二

    原山上的一棵松柏

    《 文摘报 》( 2018年06月19日   05 版)
    孙建博 (郭红松 绘)

        左手紧紧按住大腿,靠着右手的黑色拐杖支撑着,一步一步往前挪动。拐杖的扶手处斑斑痕迹,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一瘸一拐中,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踏上原山的最高峰禹王山,豆大的汗珠从他那黝黑的脸庞滑下。被岁月和疾病折磨的双腿不停颤抖。

     

        林业英雄

     

        20多年里,原山从植被稀少的石头山变为郁郁葱葱的林海,而他也从意气风发忙到了两鬓斑白。他带领原山人将一个“要饭”林场发展成为年收入过亿元,集森林景观、森林产业、森林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林场,成为全国林业系统的一面旗帜和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典范。

     

        “松柏之茂,隆冬不衰。”松柏不仅是原山主要树种,更是孙建博的精神支柱。他爱松柏,爱它身上透射的坚贞不屈的品格。

     

        前不久,人社部、全国绿化委、国家林草局授予孙建博“林业英雄”称号,他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位“林业英雄”。

     

        坚守是对苍天立下的誓言

     

        原山林场处于山脊分水岭,土层薄、石头多,土壤常年干旱贫瘠。在这里种树,要把树栽到“石头缝”里。

     

        走进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一组巨幅雕塑《百人传水》把思绪带入1960年。干涸的山坳里,半人高的荆棘和杂草丛生,一片枯黄景象。为了抵御旱灾保住树苗,上百人手挽手、肩并肩排成“之”字形,把水桶往上传。

     

        最初,“之”字形队伍由100余名职工组成,后来职工家属也加入,甚至有些孩子也帮忙运水、放水,几百人只用了3天时间,就把林区全部浇灌了一遍,保住了树苗。“林场人手中传递的不仅仅是水,更是希望和力量。”孙建博说,“保护好这片森林,是我们对原山人民做的保证,也是对苍天立下的誓言”。

     

        眼看着树苗拔地而起,“护绿”又成为新的考验。“以前,林场里散落着2000多座坟头。每年发生的几十起森林火警,几乎都和上坟烧纸有关。”在林场工作20余年的原山林场副场长王延成回忆,那时一到春节,职工分片包坟头,“就怕一把火把好不容易建起来的林子烧没了”。

     

        孙建博暗下决心,一定要拿掉这个“埋”了几十年的大雷子。很快,原山林场的“长青林”公墓落成。然而,“要动别人的祖坟,可比登天还难”。

     

        一天,孙建博冒雨上山巡查,遇到了对此有意见的孙家四兄弟。“咱们眼前的这片林子,是整个原山的希望啊。难道你们想让原山再回到乱石坡吗?你们为原山作出牺牲,迁坟时我和你们家人一起去祭祖。”孙建博耐心劝说着。

     

        迁坟那天,孙建博一早赶到坟地,拄着拐杖和四兄弟一起迁坟,向老人墓碑叩拜。看到这,孙家老大眼含热泪拍着孙建博肩膀说:“建博兄弟,我服你了。”真情换得人心。如今,林区内2000多座坟均迁入“长青林”公墓。

     

        齐心协力致富

     

        山绿了,人却依然穷。负债扩大至4009万元,126家债主上门讨债;职工连续13个月领不到工资,有人甚至靠卖血供孩子上学……这是孙建博出任场长时原山林场的现状。

     

        人们议论纷纷:正常人都没办法,一个残疾人能咋地? 

     

        “从今天起,我孙建博豁出这条命也要和大家一起干好。我身体有残疾治不好了,但我向大家保证,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原山一定会站起来。”在第一次职工大会上,孙建博这样回应。

     

        “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困境面前的孙建博苦苦思索,青山不等于贫穷,让绿色赶走贫困,绿色才永不褪色。经过市场调研,孙建博提出发展森林旅游。在20世纪90年代,听到这样的大胆设想,人们一下子炸了锅。“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为节省资金,孙建博带领职工搬石头、和水泥、砌石堰,干得热火朝天。

     

        1999年6月1日,原山森林乐园正式开门迎客。作为山东省第一家森林乐园,原山森林乐园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周边城市游客蜂拥而至,不出半年投资全部收回。随后,山东省第一家鸟语林、第一家民俗风情园、第一家山体滑草场,原山林场一举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森林文化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山东省生态文化创作基地等,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如今的原山,又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指导下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途。“你的拐杖很轻,很轻,但它却称量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斤两。”诗歌《榜样》中的这句话,仿佛是写给孙建博的。

     

        一起吃苦的幸福

     

        “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在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的橱窗里,21个金色大字遒劲有力。“一家人”理念成为新原山精神的重要诠释。

     

        在原山林场,员工没有身份差别,只有分工不同。相同级别的职工享受相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工资稳增、分配住房、及时解决子女上学和就业问题……

     

        为了替职工排忧解难,孙建博还创新地提出“双联”模式——场领导联系8至10名职工代表和中层以上党员干部;每名职工代表和中层再联系3至9名普通职工。职工在工作、生活上有了任何诉求,都可以直接找联系人反映。

     

        56岁的残疾人杨玉坤在多年前被高压电打成残疾。2008年招工时,孙建博安排他看守长青林公墓,劝他学习刻墓碑。几年下来,杨玉坤的手艺已达到专业水准,他也从临时工转成了正式职工,还在林场分到了住房。像这样的残疾职工,原山林场有50多位。

     

        心在哪里,事业就在哪里。

     

        曾有一位旅游公司老板想用年薪百万“挖”走孙建博,但孙建博却说:“原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我真的离不开。我觉得自己就像原山上的一棵松柏,根在原山,长在原山。原山养育了我,我要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原山。”

     

        (《光明日报》6.13 李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