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6月12日 星期二

    “以工换工”彰显诚信价值

    《 文摘报 》( 2018年06月12日   03 版)

        一边是合作社帮农民喷农药,一边是农民到合作社做义工。两者之间并不以金钱交换,而是乡土社会熟人彼此认可的“工分”。在北京房山区南河村,出现了一种新型互助形式——“以工换工”合作社,让收入较低的农民通过交换劳动接纳现代规模化生产。

        “以工换工”,指的是专防队为农户提供专业的病虫害防控,不收取任何费用,到后期,专防队需要人工栽苗、吊秧、疏果、拉秧、整地等农事时,再由接受过服务的农户用劳作时间换回。“这就相当于过去生产队记工一样,每个人接受服务和偿还工时的次数、时间在本上记录下来,年底再统一清算。”南河菜缘生态农业专防队队长丁新民家的抽屉里放着一个特殊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农户的用工和还工情况。

        刚开始,丁新民是帮着农户免费喷药,后来发生一件事让他萌生“以工换工”的想法。“我知道农户都不愿意花钱,所以就免费帮他们喷药,一来二去农户也感觉不好意思,就主动上我家来帮忙,也算是还人情儿吧,后来我就想到了不如用劳动换劳动”。

        “原先种植户喷一次药要花两三个小时,而专防队借助高效设备喷一次只需要10分钟。这样一来节省时间,减少农药用量方面也有很大提升,而接受服务的种植户只需要为此偿还一个小时工时。”丁新民说,“农户都是忙活一年才能见到钱,前期投入肯定是能不花钱就不花”。

        南河村农户吕伍军大姐,是第一批加入“以工换工”的农户。她说:“我们种地一年忙活下来收入也就1万多块钱,能自己出力解决的事,谁也不愿意掏钱请别人干,所以这种‘以工换工’的方式很适合我们。”上个月她刚通过帮助别的农户吊秧偿还了部分工时。

        “以工换工”作为一种规则,如何保障实行?如果农户接受服务并没有付出劳动,如何解决?丁新民介绍,规则更多是一种民间的口头协议,并没有多么严格和细致的条条框框。

        目前,村里加入“以工换工”的种植户有20多户,加入的标准就是熟人社会里的口碑,“因为村里都是相互认识的老街坊,必须是诚信的人才能加入进来一起共事。要是没有正当理由,就是不付出劳动,那来年就不带你玩儿了”。

        农民宁愿通过劳动进行回报,不愿意掏10块钱一次的服务费,这样的局面丁新民说完全可以理解,“农民并不是像城里上班族一样,每个月都能看到钱。种植时手里没有钱,还要花钱买服务,心里没底。”丁新民说,他接触的这些农户,除了农忙时节,平时有大把时间,又有力气,“他们认为闲着也是闲着,付钱不如劳动。村里熟人之间给对方帮个忙、干会儿活儿,这跟外面给人打工不一样,熟人之间在一起一边干活儿一边聊会儿也是个乐子,不会把这当成任务那么不情愿”。

        (《北京青年报》6.3 彭小菲 李泽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