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5月31日 星期四

    植物与昆虫的相爱相杀

    《 文摘报 》( 2018年05月31日   07 版)

        在自然状态下,昆虫与植物的关系密不可分又很微妙。植物是昆虫的公寓,食宿都可以全包;昆虫也会为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

     

        昆虫取食植物,相当于一个生物修剪器,反而能激发植物的补偿作用,使得剩余新生叶片细胞分裂加快、体积变大,加强了光合作用,减少了能量浪费,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当然,如果昆虫数量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对植物的生长代谢造成极大影响。

     

        在昆虫与植物的较量中,植物处于弱势一方,必须尽己所能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进行自我防范。植物表皮的毛状物是植物的附属物,也是植物保护自己的一道防线,有非腺毛和腺毛两种。

     

        非腺毛就像在植物表皮竖起了一道城墙,高矮、长短、密度的变化都让昆虫没那么容易接近和移动。昆虫有时困死在毛里,有时又不得不把毛吃了才能取食到植物表皮,毛不容易消化,这便提高了昆虫的死亡率。腺毛有腺体能分泌次生代谢物,影响昆虫的消化或者黏住昆虫,最典型的例子是茅膏菜。

     

        还有些植物会释放类似昆虫蜕皮素的次生代谢物,让取食它们的昆虫提前蜕皮,早日羽化为成虫不再取食;又或者释放保幼激素,让昆虫无法羽化,从而无法繁殖和交配产生更多后代。

     

        面对植物的自我防范,昆虫也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滴水观音(海芋)茎叶都含有毒性成分氰苷,人误食后轻则口舌麻痹,重则致死。然而有一种名字颇为拗口的昆虫——锚阿波萤叶甲却能突破海芋的毒性防御,在海芋上啃食出规则整齐的圆洞。

     

        还有些昆虫对有毒植物的毒素有更好的利用方法,它们取食毒素后通过不同程度的代谢改变后有选择性地储存在体内,这种选贮作用既可以有效“解毒”,又可以反其道行之,将毒性成分转化为自身防御天敌的武器。在昆虫里,麝凤蝶、斑蝶、斑蛾、灯蛾幼虫等都是选贮毒素的好手。

     

        (《北京晚报》5.20 严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