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5月12日 星期六

    最后见到“北京人”头盖骨的中国人

    《 文摘报 》( 2018年05月12日   05 版)
    年轻时的胡承志

        著名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家胡承志4月13日逝世,享年101岁。

        胡承志,1917年生于山东。13岁时父亲去世,因家贫而辍学。1931年3月,经邻居介绍,14岁的他到北平协和医学院解剖科实验室,给加拿大学者、解剖科主任步达生当杂工,并学习制作石膏模型。由此,他与一批地质名家、与“北京人”化石结下不解之缘。

        1929年,裴文中第一个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世界。

        1936年11月26日,贾兰坡发现了北京人的完整头骨。

        1936年,19岁的胡承志独立制作了一批“北京人”头骨模型,其中就包括先后发现“北京人”头盖骨的裴文中、贾兰坡二人所发现的化石。胡承志在模型的内壁刻上自己的姓名和完成日期。模型仿照原来色泽,除重量不同外,与原标本几无二致。

        “北京人”离开协和医学院是在珍珠港事件两天前,即1941年12月5日。据胡承志回忆,在珍珠港事变前,大约在11月中旬,新生代研究室女秘书息式白匆匆来到实验室,要求胡承志速将“北京人”等装好,秘密送到协和医学院总务长博文的办公室。

        胡承志对这一天早有准备,已经做好了两个大白木箱。两三个月前,归国不久的新生代研究室主任裴文中就告诉他:“‘北京人’化石要全部装箱运走。”胡承志问什么时候装箱,裴文中说:“听信儿。”

        现在“信儿”来了,却不是来自裴文中。胡承志知道事关重大,当天下午先到兵马司胡同的裴文中办公室,向他当面求证。裴文中告诉他:“你赶紧装吧。”

        胡承志当即赶回协和医学院实验室,先将房门锁上,然后开始秘密装箱,两个木箱一大一小。由于他一个人搬不动这两只木箱,还请了协和医院解剖科技术员吉延卿帮忙。整个装箱过程只有他们两个人。

        胡承志将“北京人”化石从保险柜中一一取出,每一件都包了六层:第一层包的是擦显微镜镜头用的细棉纸;第二层用的是稍厚的白棉纸;第三层包的是洁白的医用棉花;第四层包的是医用细纱布;第五层包的是白色粉莲纸;第六层再用厚厚的白纸和医用布紧紧裹住。包好后,每个头骨装入一个小木盒,并用汲水棉花将小木盒剩下的空间填满,然后再将这些小木盒一一装进大木箱里,最后再用木丝填实。

        “北京人”化石主要装在较大的一个木箱里,另一个较小的木箱内主要装的是“山顶洞人”化石。全部装完后,再严密封盖,在外边加锁,并在两个木箱的外面分别标上“CaseⅠ”和“CaseⅡ”的英文。

        胡承志和吉延卿把两个木箱搬到博文的办公室,当面交付。他当时能够获知的信息,是这两只木箱当夜将被悄悄运至北京的美国公使馆。

        按照中美协商和美国公使馆的安排,这两只箱子被标上美军军医威廉·弗利的名字,以私人行李的名义从前门火车站装车,直发秦皇岛,之后搭载计划12月11日进港的客轮“哈里逊总统号”,前往美国。

        两只木箱由专人护送,跟随美国海军陆战队登上了开赴秦皇岛的专列。8日上午,列车按计划抵达目的地。但“哈里逊总统号”却没能靠港。因为就在前一天,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哈里逊总统号”在长江口外被日本战舰追捕,触礁沉没。

        刚刚抵达秦皇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列车和军事人员,一夜之间就成为了日军的俘虏。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不翼而飞,留下一段至今未解的历史之谜。

        (《北京日报》4.15 米艾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