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书店买朱光潜名作《美学散步》,找来找去,却被店员领到一本名叫《你要做的,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的集子面前。看到《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谁能想到作者是沈从文呢?梁实秋、汪曾祺、林语堂、鲁迅、老舍……目之所及,名家们几乎无一幸免。梁实秋的名作《骂人的艺术》等几篇著名随笔集成的集子,叫《会说话的人,人生不会太差》。
在图书出版市场,这样给经典作品改头换面、涂抹包装以求畅销的做法,似乎正在大行其道。
在出版史上,多的是为起书名想破脑袋的编辑,也无数次地证明了一个好的书名具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但如果编辑的改名从美学追求,蜕化为寄希望通过鸡汤文和网络金句来打开市场销路,恐怕适得其反。
有人罗列了一些常见的书名“病相”,并总结出一些取名的规律。比如,在书名中加入第二人称“你”,以期直指人心,让读者产生强烈共情,比如《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如在某知名网上书店主页上键入“别让”二字,你会看见《别让任性害了你》《别让拖延症害了你》等“别让××害了你”句式的书名多达40余种。
(《文汇报》4.30 陈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