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凿剪纸是广东省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属于佛山剪纸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品种。严格意义上来讲,铜凿和剪纸是两种不同的工艺,不过现在佛山铜凿剪纸已经成为大家约定俗成的叫法。
佛山铜凿剪纸最基本的材料载体是铜箔,在南宋末期铜箔出现在佛山,而随着铜箔的出现,再经过时间的发酵,佛山铜凿剪纸的技艺最终在明代形成。当时佛山发达手工艺无论是陶瓷、秋色、灯色、炮仗、刺绣、铸造等都要与剪纸挂钩,陶瓷图案、灯色的图案、铸造的花纹等都需要剪纸图案的串联。因而剪纸成为当时佛山的手工艺里发达的行当。而后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人们尝试在铜箔上凿一些小点,通过点来呈现线,通过线来展示图案造型,然后在造型上涂上颜色,一种新的艺术品种便诞生了。这个时候剪纸就与铜箔联系上了。
在技法上,佛山剪纸除具有北方剪纸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凿、衬、印、绘等技法。明清时期充分的市场化让佛山剪纸发生了变革,它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家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能满足大部分手工业的需要。剪刀一次性最多只能剪8张纸,而刻刀一下子就能刻50张。工具的变革大大地提高了佛山剪纸的效率,刻刀的使用也让佛山剪纸有别于其他的剪纸。
佛山铜凿剪纸除了广泛用于家庭装饰外,它与佛山其他手工业联系得也很紧密。以前没有摄影技术和快捷的印刷术,为了体现商品的高档和品牌价值,用佛山铜凿剪纸来装饰、包装商品成为不少人的首选。一些贵重的金银首饰、一些高档衣服的包装,以及在包装上留下商号的品牌,都会选用铜凿剪纸。以前佛山有不少朝廷钦定的产品,烟花爆竹就是其中一类。为了表现佛山的烟花爆竹是特供的产品,不少商家会在烟花爆竹的包装上贴上展现喜庆故事的铜凿,并将自家的店铺名字和地址包在外面,显得高贵大气。如今,在美国一家大学的图书馆里还藏有嘉庆年间几百张包在佛山爆竹外的铜凿。
上个世纪50年代初,由于佛山铜凿剪纸所反映的内容大都跟迷信有关,因而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限制金花、剪纸的生产。铜作为原材料也很紧缺。到70年代中后期,佛山铜凿剪纸迎来了阶段性发展。当时的轻工部点名佛山要恢复民间艺术社,并组织佛山的剪纸、灯色等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广交会。于是,佛山便开始复兴铜凿剪纸。虽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佛山铜凿剪纸越来越被边缘化。而后到了本世纪初,随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非遗的重视,佛山铜凿剪纸又面临着新机遇。
(《广州日报》4.27 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