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中“母弟称弟”体现嫡庶制
耿超在4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上说,在《春秋》中,只有同母之弟才称弟,异母弟则称之为公子。周人对于母弟的强调起初只是对于嫡长子而言,因为母弟亦为嫡出,地位较其余庶弟更为尊贵,也是嫡长子之后首选的继承人,因此周人对母弟加以强调。成器于成康之际的臣谏簋铭文中即有“母弟”一词,可为此提供佐证。这种基于嫡庶制而产生的重母弟观念,应是《春秋》中“母弟称弟”的根本原因。
图像具有修辞功能
刘涛在2018年第1期《新闻与传播评论》上说,视觉论证理论的兴起,确认了图像具有和文字同等重要的修辞功能。在语言和图像构成的图文关系中,视觉修辞分析的关键是揭示语图之间的论证结构及其修辞实践。语言和图形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心理认知机制。哲学逻辑上,西方哲学思潮的演变,体现为语言和图像的哲学关系思辨:从柏拉图到利奥塔,图像与感觉主义立场逐渐从语言所设定的“牢笼”中挣脱出来。语图关系上,语言和图像的论证结构主要体现为两种基本的互文叙事,分别是统摄叙事和对话叙事。统摄叙事指向语言主导下的释义结构,这是古典主义叙事的基本风格;对话叙事则体现为语言和图像之间的对话主义关系,其文化后果往往是现代主义的或后现代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