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4月26日 星期四

    “安静恐惧症”就在你我身边

    《 文摘报 》( 2018年04月26日   07 版)

        为什么恐怖电影特别喜欢用安静来制造恐怖气氛?这源于人们自身对安静的一种恐惧本能,美国国家广播电台将这种体感来源解释为“对周边环境一种未知的、不可把握的恐惧感”。

     

        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媒体传播学讲师布鲁斯·菲尔对580名学生做了一份时间跨度为6年的观察报告,报告发现,他们对噪音的渴求和对安静环境的不适感都是后天习得的。

     

        “当我的房间没有背景音的时候,我会感到害怕。”一位本科学生表示,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好像不太能忍受安静的环境”。最让人惊讶的是,不仅是出生在科技年代的这一辈人,就是我们父辈也会受到祖父母的影响,也同样有对背景噪声的需求。

     

        媒体的背景声似乎从婴儿时期开始,一连笼罩了我们的幼儿园、中小学直到大学。这也难怪,当没有这些背景噪声时,我们会表现出不安和焦虑。而这种背景噪声,按照菲尔的说法,被称作是“第三父母”。菲尔的一些学生表示,从小时候爸妈就整天开着电视,到现在即使在饭桌上,一家人也各自盯着自己不断叮咚作响提示新消息的手机,这种科技的声音让人无法抽离。

     

        另一些对于安静恐惧症的研究着眼于在交谈中突然出现的无话可说的尴尬。这种经历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冷场好像成了交谈中的大忌,会让人坐立不安,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实验社交心理学》杂志的一篇文章对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做了解释,谈话中突然出现的冷场会给人很强的“失落、害怕、受伤和被排斥”的感觉,因为其降低了人们的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仿佛一下子被社会拒之门外一样。

     

        所以,不管是对于谈话中短暂的冷场,还是一个人身处安静环境中会选择默默戴上耳机,抑或是在恐怖电影中对于突然出现的安静的异常恐惧,这些都是“安静恐惧症”的表现形式,而其发生的根源都在于:对于未知的恐惧。

     

        (《北京晨报》4.19 陈佳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