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吴越国王钱弘俶“纳土归宋”1040周年。当年,钱弘俶遵循祖父钱镠的遗训,以苍生为念,归于宋朝,实现中华一统,受到史家的赞颂。
钱镠战功显赫,曾获得唐朝皇帝颁发的铁券金书,俗称“免死金牌”。中国历朝历代所赐予的铁券不胜枚举,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大多灰飞烟灭。唯有钱镠的铁券金书,经历千年,饱经磨难,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并由浙江嵊州长乐钱氏后裔捐献给国家,成为一级珍贵文物向世人展示。
特赐铁券金书
晚唐五代十国被史学家称为“乱斯极矣”,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灾荒频繁,北方十室九空,“江南大旱,饥人相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钱镠就生于其时。他出身贫寒,少喜习武,因系长子,16岁便冒险去海盐等地,贩卖私盐到安徽等地,换回钱粮侍奉父母。21岁时,钱镠投身行伍,“骁勇绝伦”,胆识过人,受到重用。
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进犯临安。钱镠以少敌多,巧妙地解围。第二年,为保护地方安定,董昌、钱镠建立“八都军”。董昌缺少远见、昏庸残暴、野心日增,平定浙东观察使刘汉宏叛乱后,僭位称帝。
公元895年,唐朝封钱镠为浙东招讨使,讨伐董昌。钱镠初念董昌提携之恩,且又是同乡,两次劝告对方不要叛逆。谁知,董昌联合淮南节度使秘密偷袭苏州、杭州,终于使钱镠下决心攻克越州(今为绍兴)。董昌在被押前往杭州的途中,自惭无颜,投江自杀。
公元897年,钱镠因讨伐董昌有功,被唐昭宗特赐铁券金书。该物铁质,形如覆瓦状,中穹旁垂,质如绿玉,上嵌金字350个。在诏文中,唐昭宗褒奖钱鏐削平董昌的功绩,称其“披攘凶渠,荡定江表。忠以慰社稷,惠以福生灵……志奖王室,绩冠侯藩”。因此,“赐其金版,申以誓词: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永袭宠荣,克保富贵”。券文还进一步明言:“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钱镠获得这道铁券金书时,感动得哭了。他感叹“自己才46岁,就受到皇上如此厚赏,恩重难报”,并以此教导子孙“要谨当日慎一日,诫子诫孙,不敢因此而累恩,不敢因此而贾祸”。同年10月,钱鏐请人起草《谢赐铁券表》,向朝廷致谢。
江南文化的核心为五代吴越国文化。宋人编《百家姓》将钱家排在仅次于赵宋皇家的第二家,表明世人对钱氏家族家国情怀的肯定。钱镠平息战乱后,维护地方安宁,建立吴越王国,定都杭州达80余年,造就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格局,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江南水乡文化。
历经战火风雨
钱镠的铁券金书经宋代陆游、明代刘基等人题跋,还呈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明太祖、明成祖和清高宗等帝王御览,成为国宝。历经战火风雨、颠沛流离,这件国宝能完好地保存下来,真是一段千古佳话。
公元1276年,当元兵将至天台时,钱氏家人负铁券逃难,不料死于途中,铁券不知去向。然而苍天有眼,56年后,铁券金书被一个渔人从泽库的深水中捞了上来,并卖给邻村的一个老学究。钱氏14世孙钱世珪闻讯后,用10斛谷买回了铁券金书。但由于浸水太久,嵌在铁券金书后半段的金字剥落了许多。此后,铁券金书长留临海达700多年,世守不坠。
公元1895年,日夜有人看守的铁券,竟被人从钱氏宗祠里盗走。公元1901年,长乐镇的钱氏后裔花了400两银子从一个外地人手中再次买回铁券。钱氏后裔为庆贺铁券回家,演戏长达10天。
县志记载,抗日战争爆发后,长乐被日军占领。钱氏族人为防铁券遗失,商定将铁券藏在钱赓麟家的深井里。据钱赓麟的儿子钱文汉回忆:当铁券送到自己家里时,其父母为使铁券不损坏,先是涂油,后是封蜡,最后将铁券用棉线缠好再封上蜡投入自家井中。此井到秋天水清,一眼见底,文物容易暴露。于是,钱赓麟夫妇从外面挑回一担担泥倒入井中,将井水搅混。从此,钱赓麟一家人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抗战胜利的喜讯传来,钱赓麟喝口白酒,下井取出铁券,剥开一看,保存完好。
见证历史变迁
1949年5月,长乐解放。钱氏族人深感人民政府可以信赖,遂将铁券献给国家,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铁券收藏。
钱镠的铁券金书,具有重大的历史文物价值。后世的许多铁券,皆为照其样式制作。
公元1369年,朱元璋想仿效古代帝王表彰开国功臣赐予铁券,但无人知晓铁券的形制。这时,翰林学士、文学家危素说,临海钱氏藏有铁券。于是,朝廷遣人到台州。钱氏后人接到圣旨,速将铁券金书和钱氏五王画像送到京城。朱元璋和丞相李善长、礼部尚书牛亮等观赏后,照样雕了一个模子,并翻刻制成木刻铁券。
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时欲一睹这个稀世宝物的面貌。于是,钱选等人把铁券金书送往常州,供皇帝观赏。
如今,这个珍贵的铁券金书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永恒的,诠释着一个家族的兴衰与荣辱,也见证了千年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解放日报》4.3 钱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