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在他人和医生看来稀松平常的小病症,不少人会大惊小怪,觉得自己得了重病。这其实是“健康焦虑”的表现。健康焦虑是指个体对当前或未来健康状况过度紧张,常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其原因包括:
对疾病一知半解。很多人对生理、疾病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旦身体出现不适,他们就用有限的知识去推测自己是什么问题,出于自我保护,本能地会“做最坏打算”,往坏的方面想,于是经常得出“我这情况好像很严重啊”的结论。
负面信息渲染。不少人一有不舒服立马“求助”网络,但“全知”的网络并不客观,经常会显示比较坏的信息。有研究发现,若按症状搜索疾病,有一半人会被“诊断”为癌症。在这些信息的“包围”下,患者很难不感到恐慌。
躯体疾病影响。有些疾病本身会引起焦虑,如甲亢、肾上腺肿瘤等。这些病能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让大脑产生紧张焦虑的感觉。而这种焦虑又反过来加重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老人是最容易有健康焦虑的群体,家人应格外关注。建议子女平时多陪伴,尝试理解他们容易紧张害怕的特殊心理,不要在老人倾诉身体不适时表现出不耐烦;主动陪伴老人就医,让他们感到安心;老人遇到不良事件时,家人也要及时疏导,以免其钻牛角尖。
(《老年日报》3.15 袁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