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

    网海观潮

    《 文摘报 》( 2018年01月18日   03 版)

        别做耻感神经迟钝的人

      安徽合肥某小区一位住户最近向全小区居民写了一封倡议书:妻子怀孕了,为了孕妇和孩子的身体健康,建议小区其他住户把自家的宠物暂时或永久送走,等妻子生产完毕再接回来,并且,回来以后也不要在公共场合遛狗。

      麦嘈:此奇葩倡议书一出,有网友评论称:“请问您这是家里有皇位要继承吗”?大家别尽顾着嘲笑奇葩,也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给别人添麻烦:平时出门遛狗有没有牵狗绳,地铁里有没有大声打过电话,有没有半夜教育孩子吵到邻居。千万别做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耻感神经无比迟钝的人。

      (南都网 1.14)

        假励志故事损害社会人文生态

      近日一篇《北大学霸的荒诞故事:一切都是假的,20年来却感动了无数人》的文章指出:1997年,19岁的安金鹏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奖,并因此被保送上了北大。当地县文化局领导闻讯后找到了他的父母,随后炮制了一个虚假的安金鹏,一个努力摆脱穷困家境、得偿所愿的动人形象。文章在一些报刊发表后,赚足了很多人的眼泪。吊诡的是,早在2006年,不堪其扰的安金鹏就写下博文予以澄清,却淹没在嘈杂的互联网中。

      李跃:一本曾经发行量巨大的情感类杂志,擅长用极夸张的手法来展现人物的角色落差与故事的戏剧性冲突,习惯于赞美并消费苦难;同时,文章标题也强调“催泪弹”效果,比如有网友模仿该文体,将《白雪公主》重新命名为《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近些年来,刷爆朋友圈的各类励志热文以及各种“震惊体”,都是上述文体的变种。这种人与文字的相互塑造,不但损害了阅读生态,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人文生态。

      (深圳新闻网 1.15)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